而”體驗內化”指的是孩子體驗反思後的深化和強調意義。不斷的體驗,可以促使孩子不斷地接觸到社會生活,以及在很小的時候就懂得勞動的艱辛,從而增加自身的體驗感和真實的印象,增強自身的社會認同感和自我認同的感受。
體驗式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產生更多更新的社會經驗和新的認知,從而來發展孩子自身能力,培養更加積極向上的能力也不斷的形成健康的人生態度。透過體驗讓孩子體會到生活、合作以及其他的重要感受,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都得到更好的感觸的直觀感受。
“體驗式育兒”會對孩子產生哪些影響。
1.適應社會
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在不斷的體驗的和演習中更好的體驗到周圍的世界、讓孩子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自我保護意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自我保護的能力,讓孩子在適當地年齡有更加豐富的體驗和感受。
2.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家長總是想培養孩子的無盡的想象力,事實上孩子是天生就具有想象力。其實跟隨著孩子的年齡的增長,和孩子的知識閱歷更加豐富、學習經驗的不斷積累才能讓孩子開啟更加開闊的視野。
父母透過給“體驗式育兒”給孩子的創造力和形象力提提供空間,讓自己的孩子按著孩子自己的方式做成某件事情,也是在不斷的探索孩子發展自己的獨特的思維和能力。而在這整個的過程中,為了讓孩子的學心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揚。讓孩子的團隊精神也得到了充分的鍛鍊,這樣也會讓孩子逐漸產生團隊意識。
3.學會承擔責任
這樣的教育方式大多的時候是伴隨著一整個機體出現的。當孩子們處在一個集體的生活中的時候,誰是可以忍受損害集體的現象呢?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意識,並不是僅僅依靠著說教這種方式實現的,應該做的事情是將一件具體的事情來教給孩子自己,讓孩子獨立的完成事情。讓孩子學會有始有終,對自己對集體負責。
4.要愛的方式教育孩子
所謂的“體驗式教育”是想讓孩子體會到做任何的事情都不是那麼容易的,明白父母的現在所做的能力都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生活環境,透過不同的體驗各種各樣的角色,來讓孩子學會感恩。這樣的教育方式也會讓孩子有愛和善良,懂得設身處地的體會他人的感受,也會讓孩子內心充滿愛,會及時和父母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意,也能讓孩子更好的理解父母。
怎樣利用“體驗式育兒”幫助孩子成長?
1.多給孩子動手的機會
現如今,相當多的父母都選擇用“體驗式”的育兒方法來教導自己的孩子,
例如:娛樂圈裡的模範父母孫儷和鄧超,時常微博上會曬出一些和孩子的互動,還記得之前孫儷發的一條微博,配文是“這是哥哥和妹妹寫的毛筆字,還有媽媽寫的字。”
可能很多人都覺得不好看,歪歪扭扭的。然後孩子這樣折騰完還得給孩子洗衣服,但這個時候大多數的家長都是站在成人的思維上去思考問題的,這個時候,想要很好的教育孩子,那就要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的方面去考慮問題。
對於認知和理解能力都不是特別強的孩子來講,學著用手和身體去接觸,才是真正的屬於孩子的認識方式,及時給孩子的動手的機會,反而比任何的語言來講述更為真實。
生活中,每做一件事情都可能是孩子的一次成長的機會和真實的體驗,種植一棵植物、養一隻動物、學著做家務、學會包餃子,這都是在體驗。在體驗的過程中不斷的學習,才能讓孩子的記憶更加的深刻。
2.用生活常識讓孩子瞭解知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眼過千遍不如動手一遍”“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些話都是在說怎麼看啊、想啊都不如,動手去做去嘗試。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與生活相互摩擦, 就會立刻產生教育”。那麼,教育孩子這件事未嘗不是這樣,讓孩子在體驗中不斷地學習知識和教育會更加有意義。
3.多給孩子創造實踐教育環境
在古代的時候,古代的大詩人陸游就教育自己的孩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表姐的孩子每次家裡人帶他出去旅遊之後,她回來之後都是興高采烈的和別人分享他一路上的見聞。“我看到了種植水稻的過程,我們吃的大米都是水稻產生的哦”“那種紅色的土地有一種專門形容的詞彙,我媽媽告訴我那叫丹霞地貌。“龍貓不是真正的貓咪哦。”
孩子這樣的表達方式其實離不開表姐一家的教育方式,他們兩人從不給孩子報什麼補課班或者是興趣班,而是每年的假期都帶著孩子各種地方的旅遊。
從鄉下到國外,讓孩子設身處地的感受世間萬物,從而更好地啟發孩子的求知慾望。讓孩子從課本里出來,面對實際的生活去體驗。
孩子真正地成長,是需要父母的陪伴與呵護,讓孩子不斷的見識到更多更好的東西。
“體驗式”育兒要儘量提前,在孩子對大自然還不斷好奇的時候,多帶著孩子真正的體會這個世界,讓孩子儘早的廣泛地去接觸社會,懂得人間冷暖,學會體會為他人著想,成為一個真正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