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溼氣過重百病即生,千寒易去一溼難除”。
關於祛溼,很多人都表示頭疼,因為它非常難去除,而一旦停留在體內,又會給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最終演化為各種急、慢性疾病,讓人煩不勝煩。
溼氣為何難除,溼氣重又有哪些表現?到底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祛除溼氣呢?別急,今天就給大家一概說清楚。
一、溼邪是百病之源,卻最難祛除
溼非常容易滲透,而溼邪又很“狡猾”,它不會單打獨鬥,總喜歡和邪氣搭配作戰。
當溼氣遇到寒冷,可稱為寒溼,以冬天為例,如果只是氣候乾燥,溫度低導致的冷,人多半可以忍受,但如果是溼氣重,人便開始不舒服。
當溼氣遇到溼熱,又跟夏天的桑拿天一樣,又熱又溼,讓人非常不舒適,睏乏身重,每走一步都覺得腳上跟灌了鉛似的,渾身無力。
當溼氣遇到風,就容易成為風溼。驅風簡單,但是一旦成為風溼,這就歸屬到慢性疾病的範疇,想要解決也就不是那麼容易了;而且溼氣在皮下,很容易形成肥胖,這種肥胖帶來的健康問題也不是很好處理。更讓人頭疼的是,它總是悄無聲息地進入你的體內,等你發覺時,已經晚了。
二、小測試,對照看看你的溼氣是不是重了
可見,溼邪確實是非常“難搞”,不好解決,所以平時要多關注自身健康,一旦發現溼氣重,儘快調理。
01起床時:如果你經常在早晨起床的時候感覺渾身不清爽、打不起精神、頭昏、發懶、小腿發酸發沉, 那你多半已經是“溼人”大軍當中的一員了。
02如廁時:每天起床排便時,可以留一下排出的大便形態,一般正常的大便顏色為金黃色,形狀為香蕉形、棍狀等;而體內有溼的情況下,大便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很容易粘在馬桶上,很難沖掉。
03洗漱時:在進行洗漱的時候也可以留意一下我們的舌苔,一般來說,健康的舌苔顏色為淡紅,溼潤有光澤,舌面有一層白色的薄苔,乾溼適中,不滑不燥;而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溼潤,這多意味著有溼氣入侵體內;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可能是有溼熱的情況;如果舌質赤紅無苔,說明體內溼熱很重,很可能傷及到陰了。
04刷牙時:老是感覺很噁心、想吐,嗓子裡也老有絲絲拉拉的、不乾不淨的感覺,吐痰也只是一點點,這種也是體內有溼的典型表現。
05看身材:一般溼氣重的人,身材也會比較肥胖,但多為虛胖,常有下肢水腫、腿肚發沉的情況出現。
如果你有出現上述這些情況,說明體內多少有溼氣存在,而溼氣越輕,調理恢復起來越快,所以大家要抓住時機,儘量想辦法祛溼。
三、張仲景一個祛溼方——苓桂術甘湯,趕走你全年溼氣
提到祛溼,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醫聖張仲景,他自創的祛溼鼻祖方-苓桂術甘湯,廣為流傳,並且沿用至今,如今採用的多種祛溼方都是在這基礎上加減而來的。
苓桂術甘湯主要由茯苓、桂枝、白朮、炙甘草4味藥組成。別小看這味藥,搭配得非常巧妙,整個方子緊緊扣住“諸溼腫滿皆屬於脾”這個思想,其中桂枝可以氣化脾胃的水溼,讓其以水蒸氣的方式走到肌肉皮膚;白朮從脾胃往上走,升發清陽,讓水溼變成身體需要的津液;茯苓是從脾胃往下走的,可以把中焦脾胃的水溼透過小便的方式排出去;炙甘草穩固脾胃。所以搭配到一起,可以達到很好的祛溼效果。
所以只要體內有溼氣,尤其是中焦脾胃有溼氣,都可以考慮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這個方子,從而達到較好的祛溼效果。
飲用方法:將4味藥放入壺中,倒入2瓶礦泉水,先大火燒開,再小火煎煮30分鐘,差不多剩一半的水就行了,分早、中、晚3次服用,每次服用時加熱一下就行。
溼邪難除,所以我們平時要做好預防工作,多運動,少吃甜、寒涼的食物,洗漱後及時擦乾頭髮和身體,房間多開窗透氣,早睡早起等,如果發現溼氣重的相關表現,及時調理,以免越拖問題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