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父母不得不掌握的與孩子溝通藝術

由 南門語山 釋出於 健康

親子溝通在家庭教育中絕對不是一件無足輕重的小事,它關係到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和諧關係,關係到對孩子求知慾的培養以及對其人格的尊重。但是遺憾的是,在現代家庭教育中,父母與孩子的有效溝通總是被忽視。

父母應該重視與孩子的溝通,這樣才能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知道孩子在做什麼、想什麼,才能更切合實際地為孩子的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成功的家庭溝通,應該注意以下因素:理解、關懷、接納、信賴和尊重。“理解”要求父母和孩子雙方能夠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關懷”不但存在於內心,更要切實付諸行動;“接納”要求考慮到每個孩子的個性,懂得欣賞孩子身上的優點;“信賴”是指要做到既信任孩子也信任自己;而“尊重”是指尊重孩子的權利,尊重他們的意見和選擇。

要建立一種積極健康的家庭溝通交流關係,應該改變父母是決策人、孩子是接受者這樣的家庭角色。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應該懂得進行角色交換,每一個家庭成員都可以對他表述的願望予以積極的辯解。透過溝通,可以讓孩子學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思考,養成理解他人的習慣,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不能漠視和孩子的溝通

平時大家見面,彼此間常常關切地問:“最近心情好嗎?”可是,卻很少有人這樣問孩子。

根據一家青少年教育機構的問卷調查,孩子對父母的希望是:多和我聊一聊天;對我和顏悅色一些;我感到很寂寞,很孤獨,不要一有錯就認為是我的原因;別把我當出氣筒,能多陪我做做遊戲。這個調查結果說明,由於有些父母不太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只習慣於教條式的訓導,弄得孩子無所適從,心情壓抑,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價值及樂趣。

為什麼相當多的家庭缺少溝通,卻絲毫沒有察覺呢?因為在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中,不少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批評多於表揚,禁止多於提倡,指責多於鼓勵,貶低多於欣賞,威脅多於啟發,命令多於商量。這樣的背景下,孩子處於不被尊重的地位,怎麼可能產生真正的心靈溝通呢?

父母每天無論多忙,都應該留點時間和孩子在一起,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有什麼變化,詢問他們有關學校裡的事,也讓孩子參與到力所能及的家庭事務中來。有時一個微笑,一個充滿鼓勵的眼神,就能激發孩子的無限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