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別關燈”,遇到孩子睡覺怕黑,父母的回應影響孩子性格
很多孩子身上都會有怕黑的情況發生,尤其是在他們和父母分房睡之後,這種怕黑的感受常常會讓孩子們陷入恐懼之中。面對孩子們對於黑暗的恐懼,父母們的回應也有很大的不同。
有些父母不能夠理解孩子為什麼會對黑暗充滿恐懼,於是便對孩子怕黑的反應選擇性忽視,顯然這樣的回應並不恰當。
然然今年五歲了,媽媽覺得孩子有必要和自己分房睡了,於是在然然過完五歲生日後,然然媽媽就提出了讓孩子分房睡的要求。平日裡然然是一個很獨立的小女孩,但是對於分房睡這件事,還是表現出了孩子身上特有的恐懼。
當天晚上孩子抱著枕頭哭唧唧地跑到媽媽的臥室說道“媽媽,我不要分房睡,我怕黑!”然然媽媽聽到孩子說自己怕黑後很是不能理解“這有什麼好怕的?你已經和媽媽保證過了,可以和媽媽分房睡的,說過的話不要不算數啊!”然然聽到媽媽這樣說後情緒更是十分崩潰。“我不敢熄燈睡覺,黑暗裡有大怪獸!它們會吃了我的!”不過孩子腦海裡的怪獸在媽媽眼裡卻成了無理取鬧。於是媽媽很自然地回應道“根本就沒有大怪獸!如果有怪獸,媽媽會去保護你的!你也太膽了。”無奈之下,大哭著的然然被媽媽又重新安撫回了自己的小臥室。過了一會兒,聽到孩子的房間沒有聲音了,然然媽媽有些放心不下,於是她偷偷打開了門縫觀察,發現孩子正一個人抱著被子瑟縮地躲在牆角里發抖,看到孩子這副樣子,然然媽媽也有些心疼,無奈之下只好把孩子又抱回了自己的臥室。
一、孩子怕黑是一種什麼心理?
1.受到泛靈心理影響
在孩子眼中,物體是有生命的,這使得他們常常會出現對著玩具說話的表現,在心理學上,人們把孩子的這種把物體視為有生命個體的心理狀態稱之為泛靈心理。皮亞傑博士提出,這種泛靈心理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在幼兒期。那麼受到泛靈心理的影響,孩子們便會認為黑暗中有很多的神秘的生命個體,這讓他們覺得危險和不安。
2.孩子的想象力太過豐富
在一定年齡段內,孩子分不清想象和現實的差別。豐富的想象力使得他們對於黑暗賦予了更多神秘的色彩,透過想象孩子們相信黑暗中會有讓他們恐懼的事物出現。也因為想象得太過真實,這讓孩子們對於黑暗的恐懼更深。
3.受到不良刺激的影響
時下孩子們所接收到的環境資訊比較豐富,如果孩子們看到過一些令其感到恐懼的畫面,那麼在黑暗中,這些不良刺激便會成為孩子恐懼產生的源泉。身處於黑暗中的孩子,情緒狀態變得更加敏感,環境中的不良刺激讓孩子更加深陷於恐懼之中。
二、關於孩子怕黑,父母的回應有多重要?
1.父母的批評會讓孩子變得更膽小
很多父母在孩子怕黑的問題上都會表現得缺乏同理心,大人們不理解孩子為什麼會給黑暗賦予更多恐懼的意義,於是他們便會批評孩子過於膽小。
顯然,這種缺乏同理心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內心更加恐懼,這也使得孩子的性格中多了一些膽小怯懦的部分。
2.父母的選擇性忽視,讓孩子丟失了安全感
當父母覺得孩子怕黑是一件小題大做的事時,孩子無法從父母身上得到實際的幫助以及情緒上的安撫,此時孩子的安全感就受到了破壞。
孩子有怕黑的表現,其實是很正常的,他們此時最需要的是父母愛的回應。父母的選擇性忽視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孤獨無助。
3.父母的強勢勉強讓親子關係受到影響
有些父母急著要與孩子分房睡,對於孩子怕黑的反應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父母們覺得這是孩子在無理取鬧,於是便強勢地勉強孩子快速適應黑暗的環境。
顯然,
父母的勉強要比黑暗本身更加讓孩子無法接受。
於是親子間的親密關係也會因為父母的強勢態度而受到影響。
三、當孩子說怕黑時,父母該如何正確的回應?
1.瞭解孩子恐懼背後的真實緣由
雖然孩子們都會說怕黑,但是他們對於黑暗恐懼的原因卻是有所不同的。父母們聽到孩子說自己怕黑時,應該引導孩子說出自己恐懼的真正原因。
也許這和孩子白天看到的繪本內容有關,也許這和孩子此前的某些經歷有關,父母弄清楚孩子恐懼的原因,更加能夠給予更有針對性的回應。引導孩子說出自己恐懼的過程中更需要父母們耐心地引導和傾聽。
2.對孩子的恐懼情緒抱有同理心
事實上,在大人小時候也一定經歷過怕黑的階段,只不過已經長成成年人的他們忘記了自己小時候的那段經歷。
所以父母們理應對孩子的恐懼情緒抱有一定的同理心,這不僅可以對孩子的情緒平復有幫助,也有助於找到孩子願意接納的教育引導方式。
一味地要求孩子別怕,並不能夠起到舒緩孩子內心恐懼的效果。
3.幫助孩子正確認識黑暗
父母們可以透過給孩子講故事或者是講繪本的方式,讓孩子正確的認識黑暗本身。父母們可以透過自己的演示,讓孩子明白黑暗中並沒有怪獸的存在。
父母們也可以利用黑暗做一些有趣的遊戲,這會讓孩子對於黑暗的環境有著更高的接受度。比如說有趣的手影遊戲,孩子們會樂在其中,自然對於黑暗也就沒有那麼恐懼了。
孩子的認知有限,生活經驗不足,這使得他們常常會被未知的恐懼所困擾,所以此時父母們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不要僅僅憑藉著大人的認知標準來衡量孩子的行為。
對孩子多一點同理心,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情感上的正面反饋,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會是更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