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寶寶開始“討人嫌”的動作,家長先別生氣,這是大腦在發育的表現

由 時愛蘭 釋出於 健康

寶寶發育的過程中,時常會出現一些令家長嫌棄的行為,小動作頻頻,讓家長應接不暇的同時,家長還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照顧孩子,打理因孩子搗蛋而破壞的災難現場。家長對此往往是又生氣,又無奈,但又完全拿孩子沒辦法。

小麗的寶寶剛滿兩歲,卻把小麗折騰得夠嗆,孩子手上沒有東西的時候,看到東西就想要抓,結果等小麗把東西拿到孩子的手上時,孩子卻是剛拿到手沒多久就仍出去。

把房間搞得一塌糊塗的同時,小麗還得不斷去給孩子取東西讓孩子丟,因為一旦小麗停止給孩子把東西撿回來,孩子就會開始哭鬧不止,搞得小麗十分頭疼。

小麗的寶寶不止愛丟周遭的東西,還愛丟身上的東西,時常就會把自己腳上的襪子脫掉。小麗害怕孩子感冒,總會看到孩子脫掉襪子的時候,立馬把襪子給孩子套上。

但孩子脫襪子的精神跟打不死的小強一樣頑強,一旦小麗不看著就立馬發生孩子的襪子不見了,有的時候能找回來,有的時候襪子都不知被孩子亂扔到哪裡去。

小麗寶寶這些“討人嫌”的動作,很多小寶寶都會有,很多寶媽都以為寶寶做出現這些小動作,是因為他淘氣搗蛋。事實上,並非如此,這些小動作可能是孩子大腦發育良好的表現,這些小動作也有助於孩子更好的認知世界。

一、什麼是認知能力?

認知能力主要是指大腦對於外界資訊進行加工、提取和儲存的能力。良好的認知能力能幫助寶寶更快的認識世界,瞭解世界,促進孩子的學習力和記憶力。

寶寶具有的一些小動作例如喜歡亂扔東西、脫襪子等都是孩子為了更好地接觸這個世界而做出的舉動。

孩子大腦發育尚未完全,所以只能透過人體的感觀來探索世界,這些小動作帶來的感觀,刺激大腦做出反應。所以,大腦在發育的表現就可透過外在的小動作具體表現出來。

二、寶寶的“認知能力”覺醒有什麼表現?

1、小動作頻頻

孩子愛亂抓、亂碰周圍環境的東西,包括孩子摘除自己腳上襪子等行為,是孩子想透過自己的手腳和觸感來感知世界、認識世界。

孩子小動作頻頻,並非是為了破壞,僅僅是因為孩子的好奇,孩子渴望透過自己的方式瞭解世界。

2、良好的記憶能力

當家長給孩子品嚐一樣孩子不喜歡的食物時,或者家長為了逗孩子,給了孩子一個不好玩的玩具,帶給孩子不良的體驗時。等到下次家長再帶著同樣的食物或者玩具給孩子,孩子出現明顯的牴觸、不願意接受的動作,就是寶寶的對於這類食物和玩具不良體驗的資訊已經儲存在大腦裡。

3、良好的學習能力

寶寶還小的時候什麼都不會,都是透過對周圍人的模仿和學習來得到成長的。當孩子擁有較高的學習能力時,孩子能更快地學會爬、走路、說話等行為。

寶寶良好的學習能力是孩子能對外界和周圍的資訊給予良好的提取後進行自我加工的具體表現。

三、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完善認知能力?

1、多和孩子溝通交流

很多寶寶即使很小,還不會說話,也不會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但是對於外界資訊的接收能力特別強。家長希望孩子能更快地完善認知能力,就應該加強外界資訊對於孩子大腦的刺激,給孩子提供更多的外界資訊。

家長和孩子溝通交流的過程中,使得孩子擁有更多的機會學習語言和家長提供的知識等,從而提升孩子的認知能力。

2、給孩子進行感觀訓練

嗅覺、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觀是孩子接收資訊的重要方式,孩子能良好的提取外界資訊,是認知能力強的具體表現之一。

對孩子進行專項的感觀訓練,可以使得孩子對於外面的世界更加敏感,有助於孩子能更好對外界資訊進行加工、儲存,從而完善孩子的認知能力。

結語

寶寶還小,無法完整的表達自己,大腦尚未發育完整,沒有完善的認知能力,這些都是需要家長的耐心引導和教育。

寶寶在獲取外界資訊,並加工和儲存資訊時,家長能給予孩子正向的反饋,會使得孩子更加積極,也更加勇敢。

相反,如果家長對於孩子的行為表現出嫌棄和不耐煩,孩子反而會因此加慢自己前進的步伐。在完善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對於孩子教育所表現出來的態度異常重要。

當孩子小動作頻頻,家長嫌棄孩子,並想辦法制止孩子的小動作,對孩子的成長有何危害?歡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