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養生的朋友都知道,陽氣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提升陽氣,才能培元固本,提高免疫力!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幾種生活中的常用扶養藥。希望大家重點了解它們的扶陽思維。
1、生薑
是非常活潑的一味藥,它既溫中散寒,又具暖下之功,且能通神明而除臭氣,可謂是一專多能,相比之下,乾薑沒有這樣全面。像這一例病人,陽氣很差,已經有浮越之勢,所以病人怕熱,我們去看他的時候還開著風扇,像這樣的怕熱是不是陽盛呢?
絕對不是!所以像這一類的病人,除了陽虛內寒以外,感受外寒是隨時有可能的,可謂防不勝防。如果這個問題不好好處理,也是會影響內裡的治療。但是如果用了生薑情況就不同了,像這一例病人,生薑用到60克,即便兼感外寒,也是完全可以解決了。而如果用乾薑,這層作用是沒有辦法實現的。
四逆法中不但用乾薑,更多的時候是用生薑,甚或炮姜、煨姜,有的時候還諸姜同用,以四逆法作為諸病收功之法,可以說是很重要的一個心法,也是盧氏在欽安思想指導下的一個大的跨越。
2、蒼朮、法夏這一類溫燥的藥
這關係到認識問題的層面,層面不同,所採取的法也就不同。對於溼濁我們首先要清楚它是怎麼產生的,它是脾陽不振的產物,只有脾陽不振了,溼濁才會停聚。我們用蒼朮、法夏這一類溫燥的藥可以化溼,其實都是透過鼓盪脾陽來實現的。既然是鼓盪脾陽,那就要有陽氣可籍鼓盪,如果陽氣已經很弱,再一鼓盪,那就可能連根拔起。這例病人我為什麼要去掉法半夏,也正是基於這個考慮。
對於溼或溼熱,很多的時候你用一些溫燥或是清利的藥後,溼或溼熱可以很快地下去,但是不久又起來了,以致反反覆覆,難有愈期。這是什麼原因呢?這就是因為我們只是考慮了溼的去路,而沒能充分認識它的來路,來路沒有斷住,你想它怎麼會有了期呢?而這個來路就是臟腑功能不足,也就是陽氣不足。
3、小茴香、肉桂和炮姜
這幾樣藥,他對溫通三陰的陽氣這個起重要作用。尤其是肝脾的陽氣,這對於上面的藥發生作用是很重要的。
4、蔻辛溫
沒有錯,但它的作用主要是在中焦,它能夠溫中、散寒、和胃,中焦的寒一散,溼就容易得到化解。溼一化解,中焦的道路也就能夠通暢,而只有中路無阻,上下才能交通,陽氣才能納下。再用菖蒲這一類的藥就能夠真正潛入海底,啟動微陽。所以白蔻這一用,方的格局也就發生了變化,你所顧慮的問題也會自然而然地解決。
用白蔻以後,又等於把中氣固住了,中氣固住之後,也就等於把後天之本固住了,這樣一來,先天就不至於很快出現耗散。而且我們把這條路開啟之後,下一步的治療就更好辦了,因為他的飲食會慢慢得到改善,那麼對藥物的吸收也就會更進一步的增強。當然他的舌苔也就會向好的方面轉化。
不用白蔻,化溼的力度就會差一些,溼化不了,加上那麼大量的茵陳下去,中陽就更損了,中陽一損,他的苔,他的溼,又怎麼化呢?他吃東西就會更糟糕,飲食差,化源就會不足,連帶的東西就出來了,這樣解表的力度也會受到影響。這個病不是單純的外感,不是一般的表證,這個問題必須認識到。他還有虛損的一面,既然有虛損就要設法增加補充,增加化源。既然是化溼,半夏、陳皮、蒼朮這些溫燥的藥都可以,現在才知道這些藥都不能代替白蔻。
菖蒲的作用是入海底、啟微陽,桂枝也是既能升也能降的藥,所謂降也就是要把氣歸到下元,歸到腎上,而所謂升,也必須是從這裡升。只有從這裡升,才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但不管是升還是降,中焦的路都必須首先打通,
5、桂枝
已經不是單純的解表法。用在外證,她可以起到解表的作用,用在內證上,她可以協調陰陽。《傷寒論》談到桂枝湯的一個主要作用是調和營衛,那麼這個營衛是廣義的營衛,病在表的時候,可以說是營衛不和,她可以調和營衛,病在裡呢?那就是陰陽不和了,她又可以調和陰陽。
像這一例病人,就是表裡同病,在表他有惡寒的情況,在裡呢?他又有脅脹、納呆、短氣等等,我們透過用桂枝法把太陽撥開,那整個三陰三陽的道路就有可能開啟,我們的治療才會有路可循。他的黃疸、他的肝功各項異常,就會逐漸得到改善。臨證的時候千萬不要限於他的各項西醫指標,應該從我們四診的所見去處理問題。
6、仙靈脾
(也就是用淫羊藿),可以引陽入陰,可以啟陰交陽,可以通利血脈,可以解除筋束的攣急,從而達到暢通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