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發現他兩歲的兒子經常咬他的手指,他的指甲被損壞和變形。儘管可可沒有采取任何干預措施,但他後來聽說他可以透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阻止這種情況,但他無法幫助兒子太聰明。過了一會兒,兒子繼續啃手指,可可只能更加註重寶寶手指的健康。在可可聽說之前,大多數人都說嬰兒啃手指是一個必要的成長過程,所以可可沒有干預嬰兒。然後突然,可可發現嬰兒沒有啃。
其實寶寶啃手指是在自我安慰,像寶寶抓頭髮,莫大人胳膊,咬手指,抓著東西等才可以入睡,這些行為都是寶寶自我安慰的方式,據賓夕法尼亞大學教育學碩士Bright Horizon說寶寶的這些行為非常正常,這是寶寶在用新學會的本領來自我安慰。而且這種行為大部分孩子都是有的,在孩子三歲以前是非常常見的現象。
身體自我安慰
寶寶有這些小動作的時候,正是寶寶身體壓力高峰期,寶寶的身體非常聰明,有自己自身的機制去平衡這些壓力,所以寶寶就透過一些動作,行為去化解這些壓力,達到自我安慰的目的。所以寶寶有那些古怪的行為並不是寶寶缺乏安全感,而是寶寶進行自我保護,自我安慰的過程,所以父母最好不要干預寶寶。
干預寶寶自我安慰
寶寶的這些自我安慰的能力本來就有,但是也是需要後天的維持和培養的,試想一下,寶寶本身就有壓力,想要釋放,可是非不讓釋放,這會使寶寶更加難受,他會採取其他的一些方式釋放:
1、寶寶不能像大人一樣,只能透過來哭釋放,這也就是寶寶吃手的時候,你不讓他吃他就會哭的原因,這個時候,你怎麼安慰都沒用。
2、鬱結內裡,寶寶釋放不出來,就會結在心裡,使寶安不愛說話,可能生病等。
3、轉移,可能會將自己壓抑的情緒透過打人,罵人,一些粗暴地行為釋放出來。
所以,父母最好不要去幹預寶寶的這些自我安慰的行為,否則後果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