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內寶寶獨有的幾種反射,若超這一時間沒消失,可能是腦損傷
寶寶在剛出生的那一刻,就具備了很多與生俱來的本領。
執筆:邵菲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大多數人認為,寶寶剛生下來的時候什麼也不會,所有能力都是後天學習而來,但其實,他們也有很多與生俱來的能力,而且從他們這些先天能力中,還可以看出大腦發育如何。
本文配圖均源網路,圖文均無關
寶寶這些與生俱來的能力,被統稱為“新生兒反射”,當他們有某些需求時,就會透過這些“反射”來表達,通常,在出生6個月之後就會陸續消失。
與此同時,醫生也將這些反射能力的程度,作為判斷其大腦發育的重要依據,如若缺乏某種或多種,則可能有“腦損傷”的風險。
1、覓食反射——(0-3周)
在第一次餵奶的時候,寶寶第一時間就會左右搖晃小腦袋找奶吃,此時,寶媽只需要稍加引導,寶寶就能順利完成第一次進食。
之後,隨著吃奶的次數增多,寶寶逐漸不需要媽媽的引導,就能精準無誤找到目標。
2、吸吮反射——(0-4個月)
寶寶第一次吃奶時,當其精準的找到目標之後,小嘴就會不斷地吸吮,而這項能力,在他們還未出生時,就已經具備了。
在他們還在媽媽肚子裡待著的時候,就經常會將自己的小手伸到嘴巴里不斷吸吮,所以,出生之後的他們,這樣“業務”很是熟練。
3、擊劍反射——(0-6個月)
這只是一種比喻,因寶寶在扭頭時呈現一側手臂向前,一側手臂彎曲的姿勢,很像擊劍而得名。
準確而言,這是寶寶頸部反射的行為。通常在他們5、6個月大的時間,就會逐漸消失。不過,這類反射,受個體和環境不同,也會存在些許差異。
4、抓握反射——(0-4個月)
寶寶在出生的那一刻,小手通常都是緊握的,或者碰到了某一個物體就緊緊將其拽住。此外,如果媽媽將手放進寶寶的手心,他們也會立馬將其緊緊地握住。
之前就有一則新聞,一個剛出生的小寶寶一手就拽住了護士小姐姐的口罩,差點就被直接給拽下來了,可見抓握能力有多強。
5、擁抱反射——(0-2個月)
當寶寶看到媽媽,或者向後仰身,亦或是受到驚嚇的時候,就會下意識伸出雙手,向媽媽尋求擁抱,寶寶這種行為,被稱之為擁抱反射。
6、踏步反射——(0-12個月)
當媽媽把寶寶雙腳平放到床上,或者將其豎立著站起來走路的時候,他們就會出現踏步反射。
不過,由於寶寶在1歲之間脊柱發育還不夠完善,因此為了避免這類反射而傷到身體,在這之前,需要儘可能避免讓寶寶豎著站起來。
之前就有一位“硬核”寶寶因踏射反應走紅,在剛被媽媽娩出後,護士將其平放在床上時,他雙腿一蹬,扶著護士的手就想要“逃跑”,惹得眾人忍俊不禁。
7、驚跳反射——(0-3個月)
媽媽將寶寶抱在懷裡哄睡著,將其放在床上時,當寶寶接觸到床的那一刻,他們就會立刻驚醒,並伴隨著一些手部揮舞的動作。
其實,寶寶此時並不是真的醒了,而是出現了驚跳反射,醫學界認為這是人類進化的遺存現象,所以,父母對此不用過多擔心。
8、巴賓斯基反射——(0-10個月)
也被叫做“椎體束症”,指的是當寶媽用手輕輕的從寶寶腳尖向腳脖滑動撫摸時,寶寶的腳趾會下意識的分開再合攏,同時,腳也會朝內側扭動。
上述的這些都是寶寶正常的生理現象,大多從出生那一刻就顯現,而剩下的則在1個月之內陸續顯現,並在6個月之間開始消失,直至12個月時完全消失。
而一旦父母發現自己寶寶,並沒有在相應的時間內出現這些反射行為,或者是超12個月還沒消失,就需要提起警覺了,可能是在提示寶寶“腦損傷”。
此時,父母需要及時帶孩子就醫,並積極遵從醫囑,給孩子進行相關治療和訓練,促進他們大腦進一步的發育,儘可能彌補之前的發育缺失。
【幸孕說】孩子的智力發育,除了父母先天的遺傳決定之外,還需要父母后天的用心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