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在什麼年齡段就應該學習那個年齡段應該學習的東西,每個人都是從嬰兒開始發育成長,而俗話說:“一舉頭、二抬胸、三翻、六坐、七滾、八爬、九扶、週歲會走。”由此可見,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可循的。
李玫瑾:“不爬就走”和“先爬後走”的孩子差距很大
孩子的成長髮育都是有規律的,如果父母一不小心打破了這種規律,不僅父母操心,孩子也會跟著受罪的,而寶寶學習走路之前,要學會一段時間的爬行,有的寶寶沒有爬行的階段,就直接走路了。
很多家長認為這樣也沒有問題,反正到最後,孩子都是要會走路的,但其實,爬行對孩子來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成長過程中也是一個很關鍵的階段,而先爬後走的孩子和不爬就走的孩子本質上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1、身體的協調性不一樣
孩子從出生開始,所有的行為都是在慢慢學習的,而身體的協調性也是透過手部胳膊的力量和腿部的力量進行平衡的,所以讓孩子學會應該學習的種種行為,是身體平衡的一種本領,在爬行的過程中,他們會自己學會用手、腿、膝蓋等部位進行力量的均衡,能夠達到四肢的協調性。
爬行不僅僅能讓孩子協調,還能鍛鍊孩子的肌肉功效,在孩子爬行的過程中,孩子的四肢和大腦產生反應,對大腦的發育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相對於沒有爬行的孩子來說,四肢的協調性就比較差,並且不善於體育運動,走路的姿勢也比其他的孩子要差很多。
2、大腦發育不一樣
有爬行經歷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會刺激大腦的發育,在進行爬行訓練的時候,孩子的每一步動作,都是經過大腦的控制協調產生的,孩子越喜歡爬行,說明孩子的大腦發育的更加快速,進而使得身體更加靈活。
在爬行過程中,是左腦和右腦相互配合的階段,所以不善於爬行的孩子很可能就失去了大腦發育的機會,沒有爬行經歷,孩子就沒有支配大腦協調的時機,所以善於爬行的孩子,也會比沒有爬行經歷的孩子更加聰明一些。
3、感官世界的能力不一樣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對世間的一切產生著好奇,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是在不斷探索和感知著,所以透過爬行,孩子可以接觸更多的事情,在進行爬行動作時,也不斷的接觸著新鮮的事物,對孩子感知新事物有著很大的幫助。
而沒有經歷過爬行的孩子,那麼就減少了接觸外界事物的機會,孩子的爬行能夠學習到很多得到東西,所以家長在孩子出生後,多鼓勵孩子爬行,讓他們自行去感知世間萬物,這對孩子未來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而爬行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過程,也是必須經歷的過程,如果孩子不喜歡就失去了感知世界的機會,當孩子長大後再去感知世界,那就太晚了,所以想要孩子發育的更好,那就早早的讓孩子經歷爬行的機會,這樣有利於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