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喜歡把這歸咎為孩子,到了青春期,但是我們要知道孩子不是一天兩天變成這樣的。而且孩子是家長養大的,所以孩子不喜歡和家長說話,問題還是出在家長自己身上!
那我們面對這樣的情況,該怎麼做呢?其實很簡單,如果家長可以做到以下幾點,孩子有事兒會跟你搶著說!
1,不責怪孩子
沒有人喜歡被責怪,特別是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他們不會感覺良藥苦口、忠言逆耳,只會感覺很煩。所以家長如果想讓孩子有事跟你溝通,就一定要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而不是遇到事情就責怪孩子。
生活中遇到事情,我們往往會對自己的孩子更加嚴格,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我們要允許他們犯錯。而且在孩子們犯錯,想要跟你溝通時,我們一定要靜下心來,認真傾聽。因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孩子內心想法要遠比錯誤本身重要的多。
這個時候耐心聽孩子講完,並且給出合理的建議,也要比埋怨孩子,讓孩子更容易接受。
2,能夠解決問題
一般男孩子比女孩子更難和家長交流,這是為什麼呢?本來小編是以為男孩子更加內斂,但是調查結果卻是:大部分不願意和家長交流的孩子都感覺,自己的事情即使和家長說了,也不能被解決。
也就是說了沒用,所以孩子才不願意和家長溝通,感覺與與其跟家長說,倒不如自己想辦法。
所以家長如果想讓孩子有問題就和自己交流,或者是可以和自己談談心,就一定要能夠幫孩子解決問題,讓孩子能夠在你這裡得到幫助。
3,平衡心態,自我調節
孩子不願意和家長交流,很多時候是因為感覺和家長之間有等級感,也就是很多時候兩個人之間即使有交流,也是單方面的。家長總是以一種家長的心態把自己的思想和心理強加到孩子身上,當孩子一直被動地接受家長的情緒的時候,就會放棄和家長交流。
就像師生之間,如果一直是老師傳授知識,那學生有了自己的理解,也不會想著要告訴老師。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家長不能自己平衡心態,遇到事情之後,自己的情緒過於激烈,讓孩子不知所措。
家長調節好自己的心態,把位置放在和孩子同等的地位上,多和孩子交流,而不是吩咐孩子做事,這樣一來,孩子自然會把心裡的事告訴家長。
4,增加家庭活動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對於朋友而言,越是私下裡一起有過活動的,越是習慣把對方當成“自己人”。其實我們的家庭關係也是這樣,雖然家庭裡面父母和孩子都是一家人,但如果感情交流不深,也很難讓孩子開口,把心裡話講出來。
雖然並不一定可以和孩子成為完全平等的朋友,但至少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成為一個可以讓孩子信任的親近的長者。
可能一些家長感覺,孩子到了叛逆期,真的很難和孩子交流,但實際上越是孩子到青春期,家長越是應該更關注孩子。因為青春期是孩子思想轉變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家長的行為很容易影響到孩子的未來。
沒有孩子不渴望父母的關心,所以作為家長,更應該主動的關心和理解孩子,當你邁開第一步時,就會發現和孩子溝通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