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紅柿媽媽
幼兒園的校車還有10分鐘就到了,媽媽催促小駿趕緊出發,“趕不上校車就要遲到啦!”小駿卻說要上廁所了,媽媽很著急,小駿卻邁著老頭似的步伐緩緩走到廁所。從廁所出來後,媽媽催他趕緊換鞋出發!他仍然不慌不忙,說口渴了要喝點水。
此時,媽媽已經急得滿頭大汗,看著小駿卻仍然磨磨蹭蹭,忍不住“啪啪”打了兩下孩子的屁股。最後兩人不得不飛跑到小區門口趕校車。這種場景每天上演,駿媽媽叫苦不迭。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和駿媽媽同樣的苦惱,那麼,你們有沒有想過,孩子為什麼要磨蹭呢?
其實,孩子的磨蹭拖拉與父母的行為方式有必然聯絡。
一、孩子的磨蹭拖拉是任性的柔和表現。
1、孩子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他們磨蹭是對手頭的事情不感興趣,甚至有些抗拒,他們無法集中注意力去做。
2、同時孩子內心也隱藏著父母不能理解自己的失望、父母過度催促的憤怒。但是孩子太小,他們不知道正確的表達出來,而是用磨蹭的方式來告訴父母,我就是不想這樣做!他們表達的是對父母催促和嘮叨的抗拒,這是任性的一種柔和表現。
二、孩子的磨蹭是孩子“挫敗感”的表現。
父母對孩子沒有耐心導致孩子更磨蹭。有些父母總是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對於吃飯、做作業、洗漱等這些日常行為,孩子需要多次練習,才能迅速完成。但是父母一旦看到孩子動作不迅速,就會喋喋不休,各種不滿情緒都發洩在孩子身上。這種氛圍下孩子失去了努力和探索的興趣,心理充滿了“挫敗感”,可以說孩子的磨蹭是被沒有耐心的父母逼出來的。
因此,父母的行為方式決定了孩子磨蹭的行為表現。
要改變孩子磨蹭的習慣,父母可以從以下方面嘗試改變:
1、給孩子更多的自主體驗的機會,避免過多的關注。
比如孩子在吃飯時,讓孩子自己吃,不要給孩子太多建議,比如說“這個吃了對身體好,那個吃了可以長高”之類的;更不要對孩子太多要求,“快點吃!”這類話,這些只會讓孩子覺得是負擔,漸漸的感受不到吃飯的樂趣,反而當作是完成任務似的,這樣孩子認為做的是不喜歡的事情,他哪能有興趣快速去做呢?
2、不要幫孩子把心都操完了,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有些家長每天按時叫孩子起床,孩子穿衣服磨磨蹭蹭就幫孩子穿;給孩子把飯做好,嫌棄孩子吃慢了,就喂孩子吃。時間一長,孩子不會再為這些事情操心,覺得磨磨蹭蹭的結果就是有人幫忙做了,人都是有惰性的,何況是個孩子呢?
家長們不妨試試,放開手,給孩子定好鬧鐘,讓孩子自己起床穿衣服,自己吃飯,提醒孩子還剩多少時間,如果遲到了,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孩子慢慢就知道這些都是自己的事情,不是為了完成任務,就不再拖拖拉拉了。
3、多給孩子做選擇題,而不是常常發出命令。
比如放學回家,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是先做作業再洗澡還是,先洗澡吃飯後再做作業,而不要一味跟著孩子屁股後面催,要孩子趕緊做作業,感緊洗澡。甚至有些急性子家長言辭還比較激烈,給孩子說,“再不行動就要捱打了!”,越是這樣的情況,孩子越有可能用拖延當作武器,給家長對抗。最後家長和孩子都很受傷。
家長利用以上三個方法,正確引導孩子,改掉磨蹭的毛病,孩子的爆發力比一般的孩子更強,因為他們耐心和毅力一般都很充足,將來在工作和事業上更容易取得高的成就。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我們任重而道遠,只有用對了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在改變孩子磨蹭的習慣時,你們都是怎麼做的?歡迎分享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