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走路不用教,你的好心可能辦壞事,越教對娃傷害越大

其實,寶寶出生後很多能力都是與生俱來的,比如抬頭、翻身、坐立等這些大動作,都是他們獨立學習掌握的。月齡小的寶寶之所以還做不了,是因為他們的身體還未發育到那個階段,骨骼和肌肉力量不足以支撐身體,大腦也無法協調地支配肢體。

但隨著月齡的增長智力提升,這些大動作也會被寶寶一一掌握。學走路也是同樣,爸媽的拔苗助長很可能會害了寶寶,越教對寶寶造成的傷害越大。

寶寶走路不用教,你的好心可能辦壞事,越教對娃傷害越大

奶奶心急教寶寶走路,卻不知是在坑娃

領居家的寶寶剛剛10個月大,孩子奶奶成了主要的照料人。一天,奶奶看到小區裡一個和自己孫子差不多大的小女孩已經能被扶著走路了,開始著急。

為了不讓孫子輸在起跑線上,奶奶決定教寶寶學走路,勢必要讓他追趕上那個小朋友。於是,奶奶制定了詳細的教學方案:讓寶寶上下午各站立30分鐘;每天至少在學步車上鍛鍊1個小時;還要每天用雙手架住寶寶胳膊兩側,練習獨立行走不少於40分鐘。

寶寶走路不用教,你的好心可能辦壞事,越教對娃傷害越大

在奶奶的高強度訓練下,寶寶果然不負所望,還沒過週歲生日就能自己走了,奶奶覺得特驕傲,這都是奶奶的功勞!

可好景不長,寶寶一歲半左右的時候,爸媽發現寶寶是“O型腿”,走起來搖搖晃晃的像一隻企鵝,而且經常摔跤。經醫生檢查,寶寶的腿部骨骼已經有明顯變形,脊柱也有側彎現象,平衡能力明顯不足,這都是過早讓寶寶走路種下的惡果。

寶寶走路不用教,你的好心可能辦壞事,越教對娃傷害越大

在家長有限的認知裡,覺得寶寶走路需要家長教學才能掌握技巧,事實上寶寶學走路不用教,而是透過他們不斷的探索求知,自然而然掌握的技能。而很多家長為了攀比,常常會主動出擊,經常是“好心”辦壞事,坑娃而不自知。

1)用學步車鍛鍊寶寶學走路

學步車設計並不科學,寶寶在使用學步車的過程中,有的會踮著腳尖用力行動,用力方式不正確,會形成踮腳走路的習慣,而學步車過低,則會讓寶寶習慣“坐”在上面滑行,腿部根本得不到鍛鍊,導致骨骼發育畸形,發展成為羅圈腿、或內八、外八等。能看出來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

而且學步車並不利於寶寶平衡能力的練習,脫離了學步車寶寶即便學會了走路,也走得不穩。經常撞到物品。

科學研究表明:不使用學步車反而比使用學步車的寶寶要早一個月學會獨立行走。

寶寶走路不用教,你的好心可能辦壞事,越教對娃傷害越大

2)用自己的力量支撐寶寶學走

爸媽覺得寶寶需要藉助外在力量才能學會走路,其實,這樣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成人走路的節奏寶寶很難跟上,這樣的學習模式只會讓寶寶不會自主行走,習慣依賴大人的力量,對速度、技能和平衡能力的掌握都沒有鍛鍊機會。

哪些先決條件會影響孩子學習走路?媽媽們要知道

通常情況下,一歲左右的寶寶就會走路了,一歲至一歲半這段時間,他們會逐步地學會扶站、獨站、走路,雙腳交替上下樓等動作。但是每個寶寶身體發育情況不一樣,也有的寶寶走路的時間會早一些或晚一些,這些都屬於正常現象。

◆條件一:小腦發育得好

人的小腦掌握著身體的平衡能力,首先小腦要發育到一定程度,能夠控制平衡,才能讓寶寶邁出人生第一步。還需要手腳眼互相協調,這樣走起路來才不容易摔跤。

相比胖寶寶體重較輕的寶寶走路會晚一些,胖寶寶因為肢體協調能力差,又不好把握身體的平衡,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才能學會走路。

建議:6個月之後要為寶寶及時新增輔食,在補充鈣質的時候,也不要忘記其它營養元素的攝入,以此保證寶寶的日常所需,讓大腦和身體處於良好的發展狀態。

寶寶走路不用教,你的好心可能辦壞事,越教對娃傷害越大

◆條件二:肢體具備足夠力量

在大動作發育中,爬行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可以有效提升孩子四肢力量,只有掌握了站起、蹲下、爬行這些技能後,才能更好地學習走路。

如果前期父母沒有注重孩子肢體力量的鍛鍊,那麼走路自然會晚一些。

建議:平日裡我們要注重寶寶的肢體鍛鍊,多讓他們爬行、站立,還可以幫助他們做一些腿部運動,讓寶寶的腿部更有力量。

如果寶寶2歲還不具備獨立行走的能力,我們就要考慮寶寶身體是不是存在一些發育缺陷,要及時帶寶寶到醫院檢查。但建議1歲半以前,爸媽還是順其自然,不要急於讓寶寶獨立行走,要相信走路是寶寶的本能,肯定能學會的,操之過急只會害了寶寶。

PS:本文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68 字。

轉載請註明: 寶寶走路不用教,你的好心可能辦壞事,越教對娃傷害越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