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長得像燈籠的中草藥,在農村見得太多了,畢竟燈籠也有不同的形狀,比如金櫻子,燈籠草和梔子等等,我個人覺得還是燈籠草較形象,民間一有人提到類似燈籠的植物,那八成就是燈籠草了,老邪給您說說這種中藥,看看它是一種什麼樣的植物,見過的人印象都很深刻。
燈籠草就是一種茄科的植物,跟龍葵和顛茄等等,屬於同一科屬。
燈籠草在南北各地都有分佈,在我們廣西也是常見,它是大自然中獨特的一份子,花萼形同燈籠,這才有了“燈籠草”的名稱。
根據我的觀察,燈籠草是直立型莖,最高也就差不多一米,和辣椒一樣的高度,葉子多數卵圓形,正反兩面顏色深度不同,下部分顏色較淺,而葉子邊緣有小型鋸齒。認識這種植物時,還要看它葉子上的絨毛,初秋之時,便可以透過花的形態來識別它了。
燈籠草花萼外觀的“燈籠”,包裹著漿果,就像是燈籠中有小火點一樣,我記得小時候常拿來玩耍,在我們當地也有“泡泡草”的別稱。
我對燈籠草的功效還算是比較瞭解,它有清熱解毒和利水的功效,屬於苦寒之品,在《中華本草》中提到了其作用,在功效的基礎上,可以用於感冒,喉痛,咳嗽和疝氣痛等等,在我們廣西的很多書籍裡也有所記載。
入藥時,取的是它的全草,可以鮮用或是曬乾。我們單位倒是沒有用到這味藥,或許是地方性較強,沒有普及到不同的地方的緣故,很多人其實是不認識它的,你如果需要用藥的話,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使用,是藥總會有用途,它也是一種很有價值的草本植物。
這種燈籠草在農村,辨識度算是比較高的了,可是真正認識它的人不多,僅當它是雜草,農村盛產野生藥材,這就需要我們花費時間識別了,願我的分享對您有幫助。覺得有幫助的話,不妨給老邪點贊,收藏或是分享給更多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