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到了10個月之後就開始咿咿呀呀學說話了。一開始都是簡單的模仿,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很多家長一看到自己孩子說話比較早,就會到處炫耀自己孩子有多聰明。不過也有一些媽媽發現自己家的孩子說話比較晚,於是就開始著急上火了。
同事小劉有個兒子,今年都兩歲了,說話和別的孩子差距很多。她和老公一直想帶孩子去看醫生,看看孩子是不是智力有問題。但婆婆一直攔著不讓去,說孫子貴人語遲。
其實學說話和學走路是一樣地,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育軌跡,有的快,有的慢。學說話早的寶寶一般在8個月的時候就能開口說話了,有的孩子到了2歲還是沒有長進。作為父母應該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真的語言發育遲緩呢?
寶寶語言發育的標準
1、大多數的寶寶在8個月到1歲之間開始學說話,一般只能說有意義的單字。
2、當寶寶到了18個月的時候,單字量增加到5個以上。
3、2歲的寶寶就可以說簡單的句子了,比如“媽媽,抱抱。”
媽媽們記住了,1到3歲是寶寶語言發育的高峰期,這段時間如果語言發育不好,將來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和互動能力。
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語言發育遲緩?
孩子語言發育緩慢雖說表現很多,但歸根結底地主要表現有理解緩慢和表達緩慢兩種型別。
理解緩慢指的是孩子在聽到父母的語言後需要一個較長地反應時間;表達性緩慢主要表現孩子可以理解父母的語言,在語言輸出時表達比較困難。兩種型別的具體表現,可以見下圖
父母應該如何幫助語言發展緩慢的孩子?
放下包袱,教孩子學說話也許沒有那麼難
孩子學習說話是一個自然發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一定不要給孩子太多地壓力,這樣孩子才能掌握更多地發音和詞彙。很多父母看到孩子都2歲了還不說話,心理就非常緊張,開始不停地讓孩子模仿自己說話。其實這樣會給孩子相當大地壓力,這樣孩子反而不敢張口說話了。
其實孩子語言發育遲緩,不僅孩子有壓力,媽媽壓力也很大。孩子2歲了還不會說話,很多家人就開始質疑媽媽帶娃的能力,已經有很多媽媽來找我哭訴過這個問題了。
孩子語言學習慢,媽媽試試3要3不要原則
孩子的語言發育受到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的影響,當你發現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沒有同齡人好的時候,不妨試試下面這幾個方法:
1、不要一直強迫孩子模仿
教孩子學說話,讓孩子模仿的方法並沒有錯,但是必須在愉快的環境下鼓勵孩子模仿。很多媽媽為了讓寶寶早點說話,一直強迫孩子模仿自己說話。孩子往往會感受到強迫和恐懼,反而不願意張口說話了。父母越是強迫,孩子就會越討厭,更牴觸說話。
2、不要一直認為長大就好
有些孩子到了2歲了才只能說幾個字,家長還是想再等等看,常常把原因歸結於自己陪孩子時間少,或相信了老人說的貴人語遲的藉口(某人4歲才會說話,都讀博士了)。父母之所以會有這種心態,其實是一種逃避的心理在作怪。父母與其在矛盾中等待,不如帶孩子去看看專業的醫生。如果沒有問題,皆大歡喜,有問題也可以早點治療。
3、不要否定自己
有時候孩子學說話比較慢,是因為父母心裡有所羈絆,很難放開了去和寶寶互動,有時候甚至會出現情緒波動。父母一定要記住,孩子的語言發育受到遺傳和環境的影響,說話慢絕對不是因為你。
4、要面對面的互動
人類的語言是為了社交才發明的,自然也只有在社交時才更容易學習。父母在教寶寶學說話的時候,一定要記住幾個原則:語言簡短,語速要慢,關鍵字要重複、給孩子反應時間。
寶寶想讓媽媽抱的時候,不要孩子剛抬手就抱了起來。媽媽可以問寶寶:“你要什麼啊?要抱抱嗎?”孩子這時候一般會說:“抱抱。”這時候媽媽再抱起來,下次寶寶再討抱的時候就會說了。
5、要有肢體語言的互動
肢體語言和表情語言也能刺激寶寶大腦語言區域的發展,因此在寶寶不會說話的時候,在和孩子互動時可以多用用肢體語言和表情語言,這樣對孩子的語言發育都是有所幫助的。
6、要儘早接受專業評估
孩子說話晚,很多專家和達人會建議你先觀察觀察,等孩子2歲後再做評估。如果父母對於教孩子學說話不在行,無論孩子說話快慢,都可以找專業醫生做出評估,讓醫生給你一份專業的指導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