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妹妹和我聊天的時候,說起老家裡的一個鄰居。
她家寶寶剛出生的時候,顱內出血比較嚴重,當時一位熟識的醫生已經明確表示孩子可能會出現智力障礙等方面的問題。
鄰居在很是難過之餘並沒有茫然放棄,而是帶著孩子不斷輾轉,去大城市的專科醫院進行問診,並堅持和孩子進行各種早期智力互動。
結果那個小寶寶的語言智慧特別突出,不到1歲的時候就能說話,兩歲就能說完整的句子,三歲會做各種遊戲,三歲半就達到了6歲孩子的語言能力。現在孩子上小學,不但身體健康,而且智力完全正常,在學校裡還是一名優秀學生。
妹妹很是感嘆,當初那位熟識的醫生一直讚歎這個孩子是個奇蹟,其實真正創造奇蹟的,是這個孩子的媽媽沒有放棄她。在任何時候,父母都不能放棄自己的孩子,放棄任何希望才對!
腦科學研究表明:嬰兒出生的頭幾年裡腦子發展最快,兩歲大腦的重量是出生時的3倍,佔成人腦重的75%,到3歲時就接近成人腦重範圍。
在這一關鍵時期,是否對孩子進行運動發育、語言發育、交往能力等早期教育,直接影響他們的智力發展水平。
同時人的大腦具有很大的潛能,尤其在生長髮育早期,大腦的可塑性強,一旦區域性的神經細胞損壞後,鄰近的細胞可以代替它的功能,並有效地實行改組。
但過了敏感期,缺陷將成為永久性的了。
也就是說,人腦組織一旦就緒,就不可能實現整個重組,所以如果發生了腦損傷,年齡越小代償能力越好。
所以,父母要從寶寶出生後,就有意識的開始培養她的能力,爭取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養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當新生寶寶逐步開始用手勢、聲音以及臉部表情向大人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時,例如:飢餓、疲勞、興奮或是讓大人知道她的意願等等。
爸爸媽媽需要及時而積極地做出反應。
慢慢的,寶寶就開始熱衷於和大人“對話”:先是前後晃動身體,咕咕叫和大笑,後來是用動作和聲音表達他的感情和需要。
和寶寶多交流,學她的發音並鼓勵她模仿你。
爸爸媽媽要透過不斷地說話、重複和運用身體語言的方法來幫助寶寶理解這些語音所賦有的含義,比如擁抱她,並對她說,“爸爸要給寶寶一個大大的擁抱。”
和寶寶一起分享書籍。
和寶寶一起看書是越早越好,讓她用自己的方式探索書中的奧秘。
對於寶寶來說,好的書籍就是那些帶有明亮色彩的圖案,裡面的人物都是她所熟悉。她還喜歡把書翻來翻去,有時她會盯著一頁看上半天或者倒過來看書。
這個時候,即便是靜態的圖片,也能夠讓寶寶的大腦在飛速運轉。
【培養寶寶的思考能力】在寶寶出生的第一年,培養她對數學及邏輯概念的認識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一個球可以放進桶裡另一個卻放不進去,這會讓她開始思考形狀和大小的問題。當寶寶把勺子從板凳上扔在地上的某一個地方時,用力不同會有不同結果,也會給她留下了印象。玩捉迷藏,爬到另一個房間找到媽媽時,她會逐漸明白,原來看不到的事物不等於沒有了。
鼓勵寶寶用各種方法瞭解周圍的事物。觸控、擊打、搖晃都會增加寶寶對事物的認識。
利用每天的玩耍教寶寶一些新的知識,透過語言逐步的訓練孩子思考的能力。
比如我家小寶在洗澡的時候,發現有些玩具可以漂浮在水面,而有些玩具就直接沉入了水底,然後他就會開始思考、詢問以及不斷地尋找答案。
【培養寶寶的自信能力】寶寶的自信,源自於她所擁有的強烈安全感。
父母要努力營造一個令寶寶覺得十分舒適的環境,並隨時關注他的情緒和身體的各種需要,能夠第一時間瞭解寶寶為什麼哭了,是不是想和父母交流,玩耍得是否高興,等等,這些都會讓寶寶感到自己是安全的,同時也是被愛的。
有足夠的安全感,寶寶才會更樂意到幼兒園去,因為她知道總會有人在放學時候接她回家。
另一種樹立寶寶自信的方法是為她提供一定條件,鼓勵她獨自完成一件事,讓她在不斷的嘗試與成功狀態下,體會到一種由心而發的自信。
同時,要給寶寶制定必要的規矩。
有規律可循能讓大多數孩子產生安全感和自信心——因為每天的所做的事幾乎都是她事先就知道的,是有據可循、有章可依的。
事實上,從小養成良好的規矩有利於孩子今後在學校中學習。
其實我們對寶寶用心的陪伴,就是在一點一點的塑造寶寶,為她的成長和健康打下最為堅實的基礎。
而新生寶寶本身就自帶光環和能力,作為父母,更為重要的是發現寶寶的能力,激發寶寶的潛能,並且培養和提升寶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