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孩子挑的食品達標了嗎?真實檢測資料告訴你:有兩樣正在坑娃

風靡育兒圈的兒童專用食品,號稱是最適合兒童的,不過真的如它所言嗎?

執筆:毛婷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有人說,帶娃就是“帶五關斬六將”,一路上會遇上各種各樣的挑戰,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入陷阱中。

光從飲食上入手,就有頗多禁忌,許多風頭很盛的“兒童專用食品”,表面披著“為娃好”的外衣,實際上卻可能是花錢買罪受。

本文配圖均源網路,圖文均無關

“一板奶片=一杯鮮牛奶”?

上面的宣傳語,很多寶媽們信以為真,以為奶片真能幫助孩子補充蛋白質,但事實真是如此?

相關檢測帶你瞭解真相:

浙江湖州安吉縣市場監管局隨即抽取了市面上比較常見的5種奶片,檢測其中所含的總糖和蛋白質含量。

根據結果顯示:這5款奶片的含糖量都偏高,且最高的一款達到28.5%,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成人與兒童最佳攝糖量25g。

再來看寶媽們最看重的蛋白質,是否如同商家宣揚的一樣,200ml的鮮奶中蛋白質含量在7.52g,總糖含量為6.4g,而隨即檢測的這幾款奶片,其蛋白質最低含量在7.08g/100g,總糖含量最低為21.4%。

這就是說,一片2g的奶片,如果要攝入和鮮奶同等含量的蛋白質,需要攝入53片奶片,但總糖含量會高達22.68g,遠超於鮮奶。因此寶媽們最好擦亮眼睛,不要再輕信這些“智商稅”。

對孩子有何危害?

小孩如果過度攝入糖分,會大大提齲齒和肥胖機率,還會因為甜甜的口感影響孩子正常的三餐攝入,無法獲得足夠營養。

這也是風靡育兒圈的兒童專用食品,號稱是最適合兒童的調味品,不過真的如它所言,更加安全嗎?

1、相關檢測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那就是目前我國並沒有關於兒童醬油的生產標準,那麼連生產標準都沒有的兒童醬油又是靠什麼生產出來的呢?

國內某知名檢測機構選擇了市面上常見的12款國內外兒童醬油進行檢測,主要從營養指標、安全指標與鮮味指標進行檢測:

其中2款檢測出重金屬砷、3款檢測出甜味劑三氯蔗糖、2款檢測出防腐劑山梨酸,而最讓人大失所望的是,兒童醬油所宣揚的低鹽根本不存在,因為其中的鈉含量與普通醬油基本無差別。

2、兒童醬油不低鹽

隨機抽選的12款兒童醬油中有9款鈉含量高於成人普通醬油,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釋出的建議:0-2歲的寶寶不需要額外新增食鹽,這些平均鈉含量達到1.025g/15mL的兒童醬油,基本一勺就到達了5歲左右兒童的攝入標準。

低鹽有風險,寶媽需謹慎,可不要好心辦壞事,讓娃變成“鹹寶寶”。

3、對孩子有何危害?

攝鹽過多會加重孩子腎臟的負擔,對腸胃消化也會產生負擔,不利於其正常發育。

除了上面比較典型的兒童奶片和兒童醬油,兒童食品中還有許多需要家長仔細甄別的,比如兒童乳酪棒、兒童磨牙棒、兒童水餃、兒童餅乾等,這些食物其實都有一定的“套路”和“陷阱”,寶媽們可要睜大眼睛看清楚哦!

1、看配料表

根據國家標準,所有的食物都需要在表面附清配料表,尤其是產品原料,一般來講,排在最前面的最重要。

如果寫的是雞蛋、牛奶等天然原材料,就屬於正常的情況,但如果把白砂糖放在最前面,就說明這是糖和水含量較高的食物,兒童食用的話攝糖量會比較高。

2、看包裝放大的點

很多食物會將自己的賣點刻意放大, 以此迷惑家長忽略其他重要的成分,也就是消費套路常用的噱頭,比如宣稱自己無蔗糖,三個大字要溢位包裝了,但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興起就買了,觀察一下成分部分是否有新增安賽蜜、糖精鈉等糖精。

在2019年12月評測的兒童零食外包裝情況的資料統計中,研究人員發現:僅有15.93%的兒童零食會標註其適用人群(68.42%是國外進口,32%是國產品牌),但有24.52%的零食生產標準和普通零食一樣,但包裝上都用了“兒童專用”的噱頭。

3、看不健康新增劑

食品中會有一些常用的成分,但並不健康,很多家長因為缺乏這方面知識被矇蔽買了,但有些詞彙還是要注意“提前避難”,比如反式脂肪酸、氫化植物油、人造黃油、奶精、代可可脂等,都需要了解。

6月15日《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團體標準正式實施,將兒童按照2-6歲和6-12歲分為兩個階段,根據不同的年齡段確定不同的營養素需求。

最關鍵的是兒童零食所使用油脂不應該含有反式脂肪酸,糖、鹽、氯化氫和油等均有限值,且外包裝不能夠有突出尖銳物或者鋒利處,食物口感不能崩牙齒,對新增劑和微生物指標都有了明確的規定。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33 字。

轉載請註明: 你給孩子挑的食品達標了嗎?真實檢測資料告訴你:有兩樣正在坑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