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聖張仲景留給後人的4個偏方,用於寶寶消疹止癢,專家很提倡
嬰兒溼疹,俗稱「奶癬」,通常出現在嬰兒的兩側面頰、額頭、眉間、頭皮等,嚴重時軀幹和四肢也會出現。
開始的時候,通常是出現對稱分佈的紅斑,然後這些紅斑上面逐漸出現一些小紅疙瘩或水皰。因為伴有劇烈的瘙癢,寶寶經常會抓撓,水皰破損後,還沒有完全結痂,又再度被寶寶撓破。如此反反覆覆,看的寶媽們心疼不已,卻又不知所措。
溼疹會帶來哪些危害?
溼疹會引起寶寶的皮膚潰爛、潮紅、滲出、結痂等,如果處理不當,還可能會繼發感染。一般,大多數寶寶會在出生後1-3個月出現溼疹的情況,6個月以後就會逐漸減輕,大多數的溼疹寶寶1歲半時就可以痊癒,個別寶寶也會延長到幼兒及兒童期。
對於溼疹來說,媽媽們可以透過下面這4件事,控制溼疹的反覆發作,減輕溼疹給寶寶帶來的痛苦。
中藥療法近些年專家尤為提倡,那麼有哪些治療溼疹的中藥偏方呢?
偏方一:取爐甘石30克,孩兒茶20克,冰片10克,共研成細末,貯瓶備用,有滲出液者可用上藥撒之,無滲出者用麻油調勻塗擦患處,每天2次。適用於急性溼疹。
偏方二:取黃柏、龍膽草、苦參各30克,共研成細末,瓶裝備用,有滲出液者可用藥粉撒之,無滲出液則用麻油調勻塗擦患處,每天2次。適用於亞急性溼疹。
偏方三:取生蒲黃、龍骨、烏賊骨各等份,研成細末,過篩,將此粉直接撤於患處,滲液溼透藥粉時,再繼續撤藥。再用藥時,不要將原已乾燥的藥粉去掉。適用於急性溼疹滲液多者。
偏方四:取明礬、皂礬、赤石脂各30克,共研成細末,用麻油調成糊狀,將藥厚厚地塗於患處,待藥稍幹後用紗布包裹,待其乾燥結痂自行脫落而愈。適用於頑固性慢性溼疹。
現在許多人得了溼疹,也不從自己的身體狀況出發,就隨意的拿起止癢藥膏一通亂用。可能當時止住症狀,但是再次發作就會一發不可收拾。每個人身體狀況都是不同的,並不是所有的藥物都會適合自己的體質,臨床常用純植物外抹的方法,比如桃油果脂。是由而甜扁桃油、牛油果脂蜂蜜等精煉而成,已經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治好患者比例在95%以上,網上也被大量售賣。
優勢:桃油果脂採用純植物萃取,溫和無刺激,用後殺菌止癢且不易復發。可以直接塗抹於患處,滲透皮膚底層,直達深處的病灶不易復發。
除了用偏方加以調理之外,在日常生活也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1.如牛奶過敏,可把牛奶多煮開幾次,改變其成分結構,減少致敏因素,奶內少加糖,或試用其他代乳食品。
2.如某些食物過敏,可開始吃少量,再慢慢加量,使小兒逐漸適應。吃雞蛋時,試著單吃蛋黃,不吃蛋白,必要時可選用植物蛋白質食物。
3.食物中要有豐富的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糖和脂肪要適量,少吃鹽。
4.母乳餵養小兒如患溼疹,乳母應暫停吃引起過敏的食物。
5.儘量不用鹼性大的肥皂。除用適用嬰兒的擦臉油外,不用任何化妝品。
6.衣服要寬鬆,以柔軟淺色的棉布為宜,不要穿蓋過多。
7.為避免抓破皮膚髮生感染,可用軟布鬆鬆包裹雙手,防止線頭纏繞手指。
8.頭皮和眉毛等部位結成的痂皮,可塗消過毒的食用油,第二天再輕輕擦洗。
9.在溼疹發作時,不作預防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