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除,一溼難去。
溼氣,對於身體健康,危害巨大。
溼氣重的人,會誘發多種疾病,不利於長壽。
溼氣重的人,有哪些表現?
1、舌頭胖大、有齒痕
舌頭邊緣有齒痕,此時,需警惕溼氣重。
此外,還會伴有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膩等,都說明體內有溼氣。
2、大便粘馬桶
大便呈軟爛,不成形,且顏色發青,很容易粘在馬桶上,不能衝乾淨。
這說明體內溼氣比較重,導致消化吸收功能異常。
3、皮膚出油、起痘
皮膚瘙癢、易過敏,總是滿面油光,甚至起痘痘,長斑,溼疹,瘙癢,蕁麻疹反覆發作,這些都說明體內有溼氣了。
4、小肚子大,減不下去
小肚子越大,溼氣越多,特點就是減不下去。
體內溼氣重,滯留在體內,無法排出,久而久之,便會慢慢導致小腹的水腫,這種嚴格來說,不算是肥胖,只是小肚子顯的比較大。
5、關節痠痛
體內溼氣過重,會使得溼氣鑽進人體的關節部位。
溼氣進入關節,與寒相遇,就會導致各種關節痠疼。
肩痛、腰痛,身體各關節疼痛不適,要警惕是溼氣重。
6、身體發沉,精力不足
溼氣重的人,往往感覺身體沉,提不起勁來,精力不足,人容易疲憊、乏力。
7、食慾差
溼氣重的人,會嚴重損害脾胃健康,進而導致食慾減少。
溼氣重,難長壽,謹記一勤、二水、三穴、四動,排出溼氣,更健康
一勤:勤泡腳
用熱水泡腳,也有助於去除體內溼氣,一定要堅持。
雙腳有許多穴位,泡腳能夠疏通經絡、促迴圈,幫助排出體內溼寒。
所以,堅持每天用熱水泡腳,水溫以38~43度為宜,水量摸過腳踝。
每次泡腳,泡到後背感覺有點潮,或者額頭出汗了,不要泡太長時間。
泡腳水中,加點“料”,祛溼效果更佳。
在泡腳水中,加點花椒,祛除寒氣、除溼除燥。
用一個棉布,包10克花椒,用繩繫緊,加水煮40分鐘。
倒進洗腳盆,要漫過腳踝,這樣效果更好。
泡腳時間,最好不要低於20分鐘,泡到微微出汗即可,切不可大汗淋漓。
生薑泡腳,促進腳部血液迴圈,從而消除疲勞、驅走體內寒氣,促進新陳代謝,達到養生保健的功效。
用一個棉布包,準備好一定量的薑片,然後將放進棉布,繫緊包好之後,放入水中開大火煎煮,要將生薑的藥效完全融入水中,然後,用其泡腳即可。
二水:
1、玉米鬚水,利溼消腫
玉米鬚,很多人都將其扔掉了,但事實上它是好東西。
玉米鬚,可利水消腫、平肝利膽,涼血、瀉熱,可去體內的溼熱之氣。
所以,經常用其泡水,可以幫助體內去除溼氣。
2、紫蘇藿香湯,健脾利溼
防溼除溼,喝點紫蘇藿香湯,是不錯的選擇。
用陳皮,紫蘇葉,藿香、草果,乾薑,煎煮後飲用,即可。
陳皮,理氣健脾,調中和胃,燥溼化痰。
紫蘇葉,解表散寒,解暑降溫、祛溼解乏。
藿香化溼,消痰利肺,草果溫脾燥溼,乾薑溫中散寒,搭配在一起,有助於祛溼。
三穴:
1、陰陵泉穴
是脾經的合穴,是人體的排溼大穴。
經常按揉,可排滲脾溼,健脾利水,通利三焦,快速驅除體內的脾溼。
稍微用些力點按此穴,再開始揉按,按摩5-10分鐘左右。
2、承山穴
承山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上,是人體陽氣最盛的經脈的樞紐。
經常按揉,能透過振奮太陽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溼氣。
輕輕按壓承山穴會有酸脹感,說明體內有溼氣。
按揉一段時間之後,身體會微微發熱,說明溼氣已經在散發出去了。
3、湧泉穴
湧泉穴,為腎經經脈的第一穴。
而祛溼,要依賴身體的陽氣,陽氣足,則有利於溼氣外洩出體外,對於祛溼有莫大的幫助,而強健腎臟,則有利於人體陽氣生髮。
所以,拍打或按揉湧泉穴,強健腎臟,生髮陽氣,促進排溼氣,效果顯著。
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
四動:
1、快步走
運動少,是導致溼氣堆積的原因之一。
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會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
堅持適當的運動,排排汗,也能去溼氣。
中醫祛溼的出汗方法,叫做“出一層濛濛細汗。”並不是出汗越多,對祛溼越有利,大汗反而會傷身,微微出汗為宜。
快步走,是不錯的選擇。
2、敲敲腰
敲打腰部的帶脈,有助於幫助人體祛溼。
當第11肋骨遊離端下方垂線與臍水平線的交點上,章門穴下1.8寸處。
經常敲打帶脈,可健脾陽,還可振奮肚腩兩側膽經的陽氣,迅速化開了小腹內積聚的水溼。
3、揉膕窩
膕窩,雙側膝蓋後方的凹陷處。
此處是肝經、腎經、膀胱經經脈循行區域。
經常拍一拍,可幫助打通膀胱經,幫助人體祛溼。
4、抓腋窩
四指併攏,置於腋窩下,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
每10圈交換一次,反覆揉壓,直至出現酸、麻、熱的感覺,再換另一側。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絡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