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週末,我和姐姐去姑姑家玩。正好姑姑的閨女從學校回來了。在我的印象中的小女孩已經長大了,今年就小學畢業。孩子已經長成了一個150左右的女孩子。妹妹很有禮貌地跟我們打招呼,然後就去自己屋寫作業了。等孩子去寫作業了,我姑姑就跟我們說,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孩子就長大了。我們都聽出了姑姑的懷舊之情。
當時我跟姑姑說對呀,還記得妹妹小時候愛哭鬧,就喜歡黏著姑姑。那時候我們一起去逛廟會時,妹妹就就讓姑姑抱,一抱就很久,自己也不下來走路。當時我媽媽怕姑姑太累,就說舅媽抱抱你吧。妹妹聽到了就哭,就說不讓抱。後來姑父也說讓爸爸抱抱吧,妹妹還是不說不行。邊哭還邊說就就讓媽媽抱,誰也不能抱我。當時的妹妹天天就黏著姑姑。
姑姑當時就說,你不說我還不想提,現在孩子跟我的關係沒有之前好了。現在的她已經不是之前的她了,我們幾乎就不說話。每次都是我問孩子。可是孩子也不願意跟我說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其實有很多孩子在小時候就會黏著家長,但是孩子慢慢的長大後,就會遠離家長。
在網上也有人說,孩子在小時候越黏人,長大了就會和家長越疏遠。剛開始覺得這種說法不對。但是仔細考慮後覺得也在情理之中。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1·孩子越黏人,越需要家長的陪伴。我班級裡很多孩子,就很喜歡黏著家長。經常就想讓家長抱,平時也是離不開家長。只要家長離開孩子的視線,孩子就會一直哭鬧,直到看到家長為止。很多家長不懂,孩子怎麼能怎麼矯氣?其實這是因為孩子沒有安全感,孩子年齡還小,只能依靠家長。這樣的話,孩子怎麼可能離開家長呢?對於比較黏人的孩子,家長需要給孩子更多的陪伴。讓孩子慢慢地瞭解世界,並建立安全感。
2·家長經常對孩子的黏性沒有耐心。
試想當爸爸辛苦工作了一天,四五歲的孩子拿著繪本讓爸爸給講故事。這時候爸爸可能會推開孩子。當媽媽正在做飯或者洗衣服的時候,三四歲的孩子就想讓媽媽抱。這時候媽媽由於有事情做,可能會不理孩子。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天都會發生。
3·錯過了適當的年齡,建立親子關係就很難了。
孩子六歲之前,就和家長建立親子關係的關鍵期。錯過了這個階段,將來要建立親子關係時候就很難了。有些家長忙於工作,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太黏人。有些家長沒有在孩子六歲之前沒有陪伴,這都會導致孩子疏遠家長.
4·孩子長大了,家長沒有跟上孩子的步伐。
話說一方進步一方退步。時間一天天過去,孩子一天天長大。孩子在觀念上和學習上都會超出家長。慢慢的孩子就不再依賴家長,和家長之間也沒有共同語言。突然有一天家長髮現孩子之前那麼黏人,現在已經和家長疏遠了。如何避免這些現象呢?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家長多陪伴孩子,建立親子關係。在六歲之前,家長注意不管有多忙,都需要放下自己的工作。好好陪伴在孩子身邊。孩子要是黏著家長,一定多陪伴孩子。孩子年齡還小,需要家長陪伴。孩子缺乏安全感,需要和自己最愛的家長陪著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