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夏是個4歲的小女孩,長著一張可愛的面孔,又很會撒嬌,讓人總是不忍心拒絕她說的話。
但是夏夏的這種撒嬌,用在夏夏的媽媽身上是不奏效的。女兒是什麼樣的,當媽媽的最清楚不過了。
夏夏平常在家裡最常犯的毛病就是愛“拖延”。玩了好玩的玩具、看了好看的電視,到了家長規定不讓玩、不讓看的時間後,夏夏也總是喜歡不肯罷休,想要多玩、多看一會。
“求求你了媽媽,讓我再玩一會。”這句話幾乎成為了夏夏的口頭禪。
以前面對這樣的事情,夏夏媽媽也不是沒有同意過,但是她發現她的這種同意,只會助長女兒愛拖延的性子,讓女兒變本加厲地想要再多玩一會,此外帶來不了什麼正面的作用。
為了讓女兒養成良好的習慣,不再拖延,夏夏媽媽覺得要好好糾正夏夏總是想要“再玩一會”的想法了。
這天,家裡又響起了女兒祈求媽媽再讓她多玩一會的聲音,夏夏媽媽按照慣例還是拒絕,但家裡的其他家長們,跟夏夏有著“隔代親”關係的老人們,還是很吃這一套。
“哎呀,就給孩子玩一會唄,小孩子愛玩很正常的嘛”。
每當這種時候,老人家總是喜歡維護著夏夏,讓夏夏媽媽的管教不得奏效,導致夏夏到了下次,也依舊變本加厲地,會要求要再多玩一會。
面對寶寶總是喜歡“再一次”的要求,家長要怎麼有效地應對和糾正寶寶的“再玩一次”的想法呢?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為什麼寶寶總是想要“再玩一次”。
寶寶對待玩樂沒有節制,總是要求“再一次”?
孩子還太小,缺乏自制力
寶寶想要再玩一次時,其實也是知道家長會對這個提議表示不認同的。但是他們的年齡還太小,並不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適當地玩樂、不能超出時間限制。處在幼小年齡段的孩子,做什麼事大多都是“隨心而動”,想要做什麼就說出來了,不會去考慮什麼是控制與自制力。
家長在教育孩子要節制地玩耍時用錯了方法
家長不想孩子總是“再玩一次”地無節制地玩耍,經常會阻止孩子的這一行為。
但有時候,家長在這一方面用錯了方法,就會導致孩子並不能及時改正這個缺點,反而變本加厲。
例如,孩子在表達自己想再一次玩耍的願望後,家長起初是拒絕的,後來又因為心軟等一些原因,又對孩子放寬了限制。這樣就會讓孩子認為,家長的嚴厲不過是做做樣子,並不能起到很大的威懾,在下一次,就又會提出“再玩一次”的想法了。
孩子還沒有規則意識
孩子還沒有形成一種規則意識,不懂得時間觀念與生活規律的概念。
大人們會知道玩夠了就要去幹什麼事了、如果玩夠了不去做事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但這些在孩子的眼裡,是不存在的,他們不會遵循規則去設想後面的事,或者是去想這些事會帶來的一系列後果因素。
家長不及時糾正寶寶的錯誤對寶寶發展的影響
讓孩子習慣做事拖拉
“再玩一次”看似就是孩子貪玩,想要多玩一會。但實際上,這種行為,是在慢慢地養成孩子的一種不良習慣——拖延。
如果家長沒有及時糾正孩子這一拖延心理,那麼對孩子的影響,可能將是伴隨一生的。在孩子往後的學業、工作、人際交往中,都有可能受到習慣拖延而帶來的不良影響。
助長孩子不講誠信
孩子在要求“再玩一次”時,在這個“再”的之前,已經是玩了一次了,這一次是跟家長約定好的時間。
而超出約定時間後,孩子還想要請求再玩一次,那麼就跟之前與家長約定的時間有所背離。如果家長一再縱容孩子的這些做法,就會讓孩子對誠信意識產生模糊的概念,認為自己不去遵守承諾好的玩耍時間也沒有關係。
讓孩子對時間沒有概念
孩子的時間觀念是需要家長培養的,在思維與意識形成的階段,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要。
如果孩子經常要求“再玩一次”,家長也給予允許的話,那麼孩子就不會對時間有所重視,在本該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的時期,錯過最關鍵的學習契機,從而讓孩子的意識被不良的時間觀念主導。
面對寶寶的“再玩一次”的請求,家長正確的應對方式
給孩子立好規矩,建立好孩子的規則意識
家長在帶孩子去玩耍前,可以先告訴孩子玩耍的時間限制是多少,讓孩子有個簡單的時間意識。在孩子要求想要“再玩一次”時,家長可以對孩子仔細說明不能再玩一次的理由,告訴孩子要有節制地去面對玩耍,從而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
不要突然中止孩子的玩耍,要給予適當的緩衝時間
家長在要求孩子結束玩耍時,不要突然地就告訴孩子現在不能玩了。這樣會讓孩子在心理上不能馬上就接受,自然就會產生想要“再玩一次”的想法。
家長在中止孩子的玩耍前,要提前對孩子說,可以選擇提前5分鐘或10分鐘告訴孩子。這樣孩子就有了個大概的緩衝時間,能減少孩子對於結束玩耍時的心理上的牴觸感。
家長不要因為心軟就對孩子毫無底線
當孩子提出“再玩一次”時,家長如果想要徹底糾正孩子的拖延心理,那麼就不要再有心軟的表現,該拒絕就得拒絕。
對待養成孩子良好的品行的事,家長要有決心,堅持好底線。讓孩子明白家長在對待時間觀念時的重視,這也能影響到孩子同樣地去重視時間,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