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曄問仁醫
康莉娣
我姓康,是帶給孩子們健康的
人 物 介 紹
康莉娣,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推拿科副主任醫師,知名小兒推拿專家,於上海曙光醫院推拿科從事臨床醫療及教學工作四十年,擔任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海派兒科推拿分會副會長,多次受邀赴法國多家中醫院進行中醫推拿教學。擅長用推拿治療小兒常見病,多發病,以及小兒保健推拿,推拿手法強調柔和輕快,並注重與小兒的互動交流,使小兒在愉悅平靜中接受治療。
採訪筆記她說過,當年愛上中醫,是十多歲上高中的時候,在一家中藥房裡幫工,發現一位坐堂女大夫,六十歲的年紀,模樣周正,烏髮裡摻雜幾縷銀絲,頭髮梳得紋絲不亂,幾貼藥下去,病人就妥帖了,她當時想,要是將來也能如此…… 我和她聊天的時候,她也已經六十歲的年紀,也正吃著中醫這口飯,唯獨不同的是,她用的是一雙手,這雙手在孩子們的身上,上下翻飛,落英繽紛,拿捏點揉,疾無所遁。我想,她活成自己當年想要的樣子了。 她給我最大的啟發是,治療中的情緒管理。“治療時一定要著重注意患兒和家長的情緒,同時,施術醫生本人也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心裡再有事,在面對患兒的時候都要放下,不急不躁,千萬不能在患兒頑皮不聽話的時候,表現出不耐煩,哪怕一個微小的表情。” 我注意到,她的臉色很平靜,這種平靜的背後,無疑是理解,對孩子的歡喜,以及對家長的體諒。 “誰家的寶寶都免不了有個病病痛痛,現在的父母總是在最不應該慌張的時候忙手忙腳,一丁點兒大的感冒發燒,就要去醫院找專家門診。其實,寶寶的身體健康應該以預防為主、防患於未然。
每天不用太長的時間,只要5分鐘,天天堅持按摩,讓寶寶遠離疾病,從觀念上有所改變,小病治、大病防。”她說,想培養更多的媽媽成為寶寶的貼身按摩師。 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掐法、捏法、運法、拿法、擦法……她一一做著演示,我細細揣摩,感冒、發燒、咳嗽、積食、支氣管炎、肺熱、脾胃不和、鼻炎、結膜炎、中耳炎……我發現,這些適應症在很多媽媽眼中,自己的寶寶都或多或少地經歷過,或正在經歷著。 “捏捏按按中,親密與快樂悄悄走來了。”她說這句話的時候,臉上的皺紋裡,也像開出了花。
1
從醫之路
康莉娣說,走上學醫這條路,一多半是因為母親的病。 “在我的記憶中,母親身體一直不好,她患有風溼性心臟病併發房顫,不能平臥著睡覺,稍有不慎就會引發胸痛和呼吸困難。經常整夜整夜睡不著,我偶爾半夜驚醒時,就會聽到母親粗重的呼吸聲,和翻身時被子摩擦的聲音。我想,要是我是個醫生多好,至少能緩解一下母親的痛苦。”
在康莉娣上高中時,學校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學工、學農,將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接受工人階級和貧下中農的再教育。那時,康莉娣被分配到一家中藥房。 “我們負責配藥,拿著藥方對貼滿中藥名的抽屜和櫃子抓藥,再按照分量,幾錢幾兩稱重,包起來。” 藥房里人來人往。康莉娣說,她很喜歡聞草藥的味道,在休息時她會拿著一味中藥細細端詳,或是回想剛剛的處方有什麼特別之處。在那段時間裡,康莉娣逐漸對中醫有了一些瞭解和興趣。“我們中藥房裡有個坐堂大夫,六十多歲的老太太,瘦瘦小小的,精神頭卻十足,一身白衣,每天把自己收拾得山青水綠,她常常是十多味草藥這麼一配伍,病人文武火一煎,三五貼一服病就好了,我想,將來像她那樣當個中醫,多好。”
1978年,康莉娣參加高考,正是1977年恢復高考以後的第二屆秋季班招生。最終,她被上海中醫學院順利錄取。 不過,在專業的錄取上,康莉娣有了一番機緣巧合,導致她將來並沒有成為一位坐堂開方的醫生。 “針灸推拿系的老師最早來要人,他們喜歡挑身強力壯、練過體育的學生。而我在中學時愛好運動,喜歡打籃球、跑步,就被挑中了。” 於是,康莉娣就成為了一名針灸推拿系的醫學生。在剛開始學習中醫理論時,她時常感到頭疼。“臟腑氣血、陰陽五行、八綱辨證等中醫古哲學,對我來說是一個新世界。好在這一屆的學生中有歷屆生,也有老三屆,遇到不懂,時常會向他們請教。” 康莉娣還記得,在晚自習之後走回宿舍的那段路。那段路很亮,照亮前路的,不僅是路邊的燈和天上的月,也是她心裡的光。 實習階段,康莉娣進入臨床,越來越多地與病人接觸。“當看到病人慢慢好轉起來,我真是開心。學醫這條路,大概會越走越開心的。” 1983年,康莉娣大學畢業,分到上海曙光醫院推拿科,這一雙手,從此與小兒推拿結下不解之緣。
2 海派兒科推拿 讓康莉娣感到幸運的是,她這一路走來,幾乎都有名師指引。
在大學時代,班主任俞大方是第五版《推拿學》教材主編,針推系主任吳金榜對她影響頗深。而進了曙光醫院之後,對她影響最大的是周慧琳教授和金義成教授,尤其是金教授。 金義成,海派兒科推拿創始人,丁氏一指禪推拿第四代傳人。我國小兒推拿領域的學科帶頭人,擅長治療小兒腹瀉、腦性癱瘓、兒童特發性脊柱側凸症等兒科疑難雜症。 海派兒科推拿,是在海派中醫概念基礎上更進一步的認定和發展,也是上海丁氏推拿流派傳承脈絡中重要一支。它總結了明清小兒推拿各家學說、近代上海兒推名家之長,並結合五十餘年的臨床經驗加以總結歸納,而且還有豐富的創新成分。經過半個多世紀,逐漸構築起一個較完整的學術體系,形成“道法術”完備的小兒推拿學術流派。 海派兒科推拿不僅體現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更具有鮮明的自身特色,這一點在康莉娣的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海派兒科推拿在病因的認識方面,不同於前人所謂的“小兒無七情所幹”的思想,認為同樣要重視“七情”的影響。基於這個理論以及自己臨床上的實踐,康莉娣總結出,臨床中對小兒患者情緒調節及醫生本人情緒調整,對小兒推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金教授對於患兒非常和藹可親,如果家長在你一旁著急上火,喋喋不休,他還會先對家長做些心理疏導,讓孩子和家長一同處於安靜、穩定的狀態,能夠配合治療,所以他的治療效果很好。這是典型的身心同治,也是典型的中醫整體觀。耳濡目染,我受到了極大的啟發。”
康莉娣表示,治療時一定要著重注意患兒和家長的情緒,同時,施術醫生本人也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心裡再有事,在面對患兒的時候都要放下,不急不躁,千萬不能在患兒頑皮不聽話的時候,表現出不耐煩,哪怕一個微小的表情。 康莉娣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降服神獸”的小妙招。在診間抽屜裡,常常有一些繪本、玩具、貼紙,有時為了轉移“鬧孩子”的注意力,也有時是為了鼓勵表現好的“乖孩子”。在治療時,她會放一些白噪音,許多兩分鐘之前還哭鬧不休的孩子,會很快安靜下來,眼睛忽閃忽閃地,被音樂入了迷。 在剛來曙光醫院的頭一年,康莉娣更多的是在實踐中學習精進。她默默觀察,揣摩老師們的手法,再與教科書進行比對,聽老師們總結自己的經驗。“推拿科的門診量很大,跟老師學到的越來越多,看著患兒恢復很快,信心也越來越強了。” 海派中醫在具體治法上,明確要“固本培元、健運脾胃”。在治療過程中強調時時顧護正氣。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因此康莉娣在治療小兒疾病,諸如嘔吐、夜啼、尿痛時,常常會使用脾土、板門、中脘、天樞、脾俞、胃俞等補脾、益腎的穴位和手法。
令康莉娣至今印象深刻的,是一個排尿困難的患兒。 “那是急診科的病人,三四歲大的孩子,在家的時候,她母親說受了一個驚嚇,忽然小不出便了,母親急的眼淚都下來了,孩子太小,也不適合做過多處理,急診科就讓我們推拿醫生想想辦法。我取了腹部的關元、中極穴,還有足太陰脾經的陰陵泉,輕輕按摩和點揉,大概五六分鐘,孩子就想小便,帶到廁所馬上嘩嘩地尿了。就看著這位母親破涕為笑。我想,小兒推拿並不單純是修修補補,也有一定的應急能力。”康莉娣說。
3 最好的禮物 從事臨床工作將近40年,康莉娣已經從初出茅廬的小醫生,成為了業內公認的專家。在臨床治療中,有了自己的體會和特點。 “一是溝通。溝通越順暢,配合度越高,效果就越好;二是手法,小兒推拿的特點在於輕快柔和,患兒嬌嫩,用力過大造成表皮損傷或者內臟損傷都不合適。所以一定要柔和,但同時又要讓手法滲透進去。”
康莉娣表示,手法柔和的關鍵在於醫師本身手法的熟練,並且觀察、感受患者的肌肉反饋——小孩子的感受會用哭鬧和笑來表現,而大人的反饋由肌肉的鬆緊程度來表現。“每個人的耐受度不同,在穴位上用手法操作的時候,患者的肌肉緊張度會給出反饋,透過反饋就能知道力度大小、深淺是否合適,逐漸調節到患者能夠耐受的程度,能夠感到手法舒適的程度是最好的。” 除了手法的融合和滲透,康莉娣並不拘泥於一定的形式和方法。“在治療的效果不對抗的時候,兩個穴位一起操作,實踐下來的效果會突出一些,而且治療時間也會縮短一點。” 康莉娣說,即使是推拿醫師,在疾病的辨證上,也離不開望聞問切和八綱辨證。“任何一個治療都離不開望聞問切,小孩子的舌苔是一個很重要的提示,對取穴的幫助很大。同時對於六週歲以下的孩子,驗看指紋對治療選用的手法很重要。”
所謂驗指紋,是小兒科獨有的方法,用以代替脈診。小兒指紋是指虎口至食指內側的橈側脈絡,分為風、氣、命三關。正常小兒的指紋為淺紅色略帶清,不浮不沉,隱現於風關之內。驗指紋就是透過觀察小兒指紋部位、沉浮、色澤等變化,以辨乳幼兒疾病的病因、性質和輕重。稱為“三關測輕重,浮沉分表裡,紅紫辨寒熱,淡滯定虛實”。 康莉娣認為,問診是最要緊的,因為孩子並不能很好地完整表述出疾病的情況,只能詢問家長。她對於問診非常詳盡。 “不同的病症應該問到不同方面,必須有側重點。如果是咳嗽,就要問什麼時候開始咳,咳嗽長短,咳到怎樣的狀態,有什麼變化——這些都有助於判斷病情。”
在工作的時候,康莉娣總是專一和集中。她說,全身心都在患兒身上,對患兒的瞭解越來越深,任何反饋都能捕捉到。“我始終很享受這份工作。孩子們和家長們都認可我,我用的一切心思,他們都能感受到,我們相處很和睦,他們都是好病人,好家長。” 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是康莉娣出門前必須要做的。在每天早晨的鬧鐘響起之前,她就已經睜開眼睛,然後迅速又利落地把自己收拾好,準備迎接一天的工作。 出了家門,就已經進入工作狀態,這是多年來的習慣。她說,最開心的是,今天又會有幾個孩子複診,他們都恢復得差不多了,有個叫“小仙女”的寶寶,會照例在她的手臂上貼一枚美麗的粘紙,這是給她最好的禮物。
口述實錄
唐曄:康主任,您聊聊金義成教授對您的影響?
康莉娣:謝謝。金教授給我最大的影響,是他1981年出版的那一本書《小兒推拿》,其實在讀書和實習的時候,小兒推拿接觸的不多,我是在進了曙光醫院以後,一點點開始接觸和喜歡的。這本書簡直就是我的“入門寶典”,對我的啟發很大,在看書的同時,因為和金教授在一個科裡工作,近水樓臺,時不時觀摩他的推拿手法,想想他的治療思路,長進飛速。 金教授也非常願意提攜我們這樣的年輕人,有一次,有個30天的嬰兒,是斜頸,當時孩子的頸部有包塊、頸部活動差,在金教授的指導下,我治療了一兩個星期,包塊有點軟了,一個月以後包塊小了很多,再過兩個月,斜頸治癒了,家長滿意,金教授對我也非常滿意,信心就越來越足了。
唐曄 :您在治療的時候,最看重什麼?
康莉娣:一是反應,上了手法以後,病人是否接受;二是效果,沒有效果等於無效治療。最樂意聽到的是,症狀減輕了,輕鬆多了,謝謝康醫生。
唐曄:那麼,什麼才是治療的關鍵呢?
康莉娣:對任何治療來說,診斷都是關鍵,就是先得把病情摸透,中醫是辨證論治,小兒推拿更是如此。很多情況下,孩子沒有辦法說清楚哪裡不舒服,只有靠醫生自己去判斷。所以,作為一位小兒推拿醫生,一定要有耐心。倘若缺乏耐心,就可能疏忽掉很多細節,治療容易出現偏差。初診患兒,我尤其仔細,診斷差不多就要15分鐘。 我曾經有一個病例,是一對四五個月的雙胞胎,家住無錫,症狀都是一樣,每一頓餵養之後都要嘔吐,父母很是焦慮。經過仔細診斷,我判斷是餵養不當過量了,影響了脾胃,消化能力弱。於是在孩子的脾土、板門、中脘、天樞、脾俞、胃俞等穴位點揉按摩,還告訴了父母正確的餵養方式,三次治療之後,兩個孩子同時康復。
唐曄:您說說小兒推拿的適應症?
康莉娣: 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疾病等都有——呼吸系統疾病的季節性明顯一點,要仔細觀察,準確判斷——病程不同,或者病性不同,治療法則就不同,有的用補法,有的用瀉法,或者有的平補平瀉。而消化系統疾病常年都會有,比如積食等,通常治療一兩次,應手而愈。
唐曄: 推拿醫生自己的狀態也是很重要的,您怎麼保持自己的狀態呢? 康莉娣 我在治療的時候,自己的呼吸總是配合著治療的節奏,每一個動作都很自然。老師告訴過我們,要把自己的氣,在手法操作的過程中參與進去,這是施術者的調氣,有利於自我精氣神的修復。所以,要調節的好,不能一邊治療一邊說話,這個時候會走氣。
唐曄: 做了那麼多年的推拿醫生,您有沒有最想做的事呢? 康莉娣 其實,我一直想開一些小兒推拿培訓班,針對一些常見病的普及——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疾病等,給家長一些指導。有些症狀發生了,家長在家裡就能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同時進行簡單的治療。 比方說,過敏性鼻炎,孩子早上起來要打噴嚏,一打就打不停,那麼,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在迎香穴上稍微刺激一下,透過穴位的刺激,整個狀況會改善;再比方說,孩子脾胃不舒服的,可以做一個摩背和捏脊,還可以點揉足三里、板門;有一些孩子老是感冒咳嗽,那就每天讓他溫水泡腳,揉一揉湧泉穴——小妙招真的非常多,就看是不是有心人。我覺得,家長和醫生的協作,如同家校合作一樣重要,對患兒的康復會起到一個更好的作用。 唐曄 作為一位小兒推拿醫生,您對自己滿意嗎?
康莉娣: 我常常對家長說,我姓康,是帶給孩子們健康的。
事實上,小兒推拿是傳統中醫的一支,是中醫的外治方法,是透過手法在小兒體表的一定部位或特定穴位上操作,透過手法刺激小兒機體自身的調節作用,達到調整臟腑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防病治病的目的,在小兒疾病的防治方面,有顯著的療效,方法簡便安全。我能用所學所長,幫助患兒和家長解決一些問題,就我自己而言,我做到了盡力而為,把好自己這一關,我挺知足的。
採訪/唐曄 編輯/吳端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絡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