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是可以塑造的?這些育兒“真理”你還相信嗎?看科學解釋
每個寶寶都是上天賜予父母愛的禮物,那麼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如何進行引導和幫助才可以使他們更加優秀呢,讓我帶大家一起探索寶寶們的成長之路吧!
做了媽媽之後,許多人會從書本或其他過來人身上學到許多顛撲不破的育兒道理。但如果我們更較真一些,會發現這些“真理”的本質並不像看上去那麼有道理。根據研究,以下三種情況可未必是真的:
1、孩子性格可以被塑造。
傳統看法:毫無疑問,孩子的性格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家庭環境、親子關係等都會成為改變兒童性格的不確定因素。
科學的說法:雖然父母的影響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但這只是各種影響的一部分。先天基因的作用在30%-70%的兒童個性差異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從雙胞胎身上不難看出,雖然他們在同一個家庭長大,有著同樣的父母,在同樣的育兒方式下長大,有著同樣的寵物和玩伴,但他們的外表、相貌、性格和愛好仍然不同。
2、陪孩子時間越長,他就越容易成為好孩子。
傳統看法:從給孩子安全感的角度來看,父母經常陪伴孩子,讓他知道自己可以依靠,隨時可以得到父母的照顧,對孩子們成長很有好處。
科學的說法:孩子們不是脆弱的花朵。他們需要並能夠應付外部環境,而不需要父母的持續和細緻的照顧。專家認為,父母以外的成年人也可以照顧孩子,比如爺爺奶奶和細心的保姆。所以你不需要一天24小時,一週7天都和孩子們待在一起。
正確的方法:這件事沒有簡單的答案。每個媽媽都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決定什麼是對自己和孩子最好的方式。
傳統看法:我們應該盡力讓我們的孩子安全健康。為此,我們願意不惜一切代價。比如把房間裡的電插座都套上保護器,給嬰兒房裝上監視器等等。
科學的說法:我們在孩子身上花了很多錢。在美國,每年用於兒童的開支為3000億美元。可以看出,許多父母為了孩子,真的是傾家蕩產的給予。但是,如果孩子想要什麼,父母會很快買下來,那麼孩子永遠不會感到滿足,不會知足。其實這種不是疼愛,而是溺愛。這些被過度溺愛的孩子,很容易在日後出現愛攀比、成績差和不獨立等問題。
上述這些只是一點心得和想法,讓每個孩子都充滿希望。我相信,只要我們做父母的能夠注意方法,對孩子的個性特徵、興趣、愛好和生活自理能力及各個方面都進行了調查,並做好了詳細的記錄,使我們就對孩子成長過程有了一個全面瞭解,就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不僅是一個身體健康,也是一個愉快、大膽、主動、自信、容入團體、不怕困難的孩子。感謝大家對我們的知識,更多的育兒知識和諮詢可關注爸媽起跑線服務號,下期同一時間再會,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