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孩子一生的教育誤區:男孩要堅強,女孩要溫柔,你犯錯了嗎?

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在人們的潛意識中存在的,比如說:很多人對於性別的認知就存在很多刻板印象:男孩兒應該勇敢,不能輕易掉眼淚;而作為女孩兒就應該溫柔,行為舉止要得當。但其實,這些事實上,這種“刻板印象”下的教育並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今天就讓我們來談談性別教育!

影響孩子一生的教育誤區:男孩要堅強,女孩要溫柔,你犯錯了嗎?

其實絕大多數的孩子在出生後幾個月就有了初步的性別意識,他們能夠分清爸爸媽媽。孩子們在具體年齡段裡對性別的認知:

1~2歲的孩子能明確自己和他人的性別,分得清男性和女性。

2~4歲的孩子大約知道男性和女性用的東西是有區別的。

4~6歲的孩子的性別意識基本發展完成,能明確一個人的性別和性別相應的特徵。

其中,寶寶在1~6歲的時候,是進行性別教育的最佳時期,在6歲以後孩子的性別意識基本完成,再想進行性別教育的調整,那可就晚了。同時,青春期也是性別意識完善的關鍵時期。

性別教育中的誤區:

1.混淆孩子的性別

混淆孩子的性別是非常不可取的,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異性化的教育。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性別不滿意就會讓男孩子穿女孩子的衣服,讓女孩子穿男孩子的衣服,這樣的做法對孩子的性別教育是很不好的,這樣只會讓孩子對性別進行混淆。

2.不考慮心理性別

也有些父母僅僅關注孩子的生理性別,然後就忽視了孩子的心理性別。有時候,不一定只有女孩子才能玩布娃娃,才能玩女孩子的東西,而且也不一定只有男孩子可以調皮搗蛋,生活中的這種刻板印象是很不利於對孩子的教育的。所以,父母應該綜合考慮孩子的生理及心理性別特徵,從而制定出來適合孩子的教育策略。

影響孩子一生的教育誤區:男孩要堅強,女孩要溫柔,你犯錯了嗎?

3.完全順其自然、放任不管

有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都是順其自然,但其實生活中對孩子造成影響的因素太多了,比如電視節目、一句話、一個人都可能影響孩子的性別意識,所以,如果父母完全順其自然的話,身邊的環境還是會影響孩子,這樣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很不好的。父母應該有意識地進行性別教育方面的引導,不能將孩子的教育交給一些不可控的因素。

4.過於擔心、時常焦慮

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少數幾次不恰當的行為是正常的,父母們實在不必憂心,只要大方向上處理好了,具體生活中儘量注意對孩子的性別教育即可。

推薦的性別教育方法:

1.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是有很大的影響的,所以,父母的性別意識可能會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性別意識。對此,需要父母們客觀地看待自己的性別,瞭解自己的性別差異、特徵,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性別優勢,這樣就可以給孩子做一個良好的榜樣。

2.尊重孩子的性別特徵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性別特徵,在給孩子提供適合生理、心理性別特徵的衣物、玩具的時候,一定要挑選那些適合孩子性別的顏色、物品。同時還需要綜合考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性別,不能把自己對於性別的看法強加在孩子的身上。

3.創造適合孩子性別特徵的教育契機

有的時候還需要根據家庭成員的性別差異、特徵進行分工去教育孩子,比如,在寶寶的如廁訓練上,同性家長的訓練效果會比異性家長好很多。再如,同性的親子共浴,也是進行性教育的好時機。但是,也可以結合家長和孩子的需求,如果男孩兒傾向“女孩兒的特性”,那麼父母就可以多給予孩子展示“男孩兒特性”的機會,但是一定要遵循孩子的本質。

影響孩子一生的教育誤區:男孩要堅強,女孩要溫柔,你犯錯了嗎?

4.正確理解雙性化教育

雙性化教育是指培養孩子掌握雙性優勢,那些傳統意義上男孩兒的勇氣、膽量、創新、邏輯,和女孩兒的細緻、柔和、善解人意等性格特徵,也並不是某一性別所獨有的,而是可以通過後天的教育培養去改變的。

5.並不是男孩兒必須堅強,女孩兒必須溫柔

其實有的時候不管男孩兒女孩兒,只要開心都可以大笑,但不要影響他人;不管男孩兒女孩兒,只要難過都可以大哭。在孩子對情緒的發洩當中,一定要首先去尊重孩子的內心感受,而不是因為孩子的性別去制約孩子的個性。

有些父母在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都不是很上學,一味地覺得只要讓孩子順其自然的進行成長就行,但其實這樣的方法是很不可取的,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父母還是要多多上心才是。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11 字。

轉載請註明: 影響孩子一生的教育誤區:男孩要堅強,女孩要溫柔,你犯錯了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