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孩子,不管是媽媽還是爸爸,都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倒。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太多的事情,作為家長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另一方面卻想著孩子還能“完美”。
當初,紙尿褲和尿布之間的鬥爭,就讓很多新手爸媽們苦惱很久,還有把尿這件事情也被爭執很久的時間。現在又出現了“新型把尿”。
相信大家都知道把尿對孩子的傷害,這裡也就不再多說了。今天就來說說這新型把尿到底是個什麼路數。就是父母定時定點,給孩子進行把尿,目的是為了不讓孩子尿褲子或者尿床。
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但是這種被大家所鍾愛的“新型把尿”正在傷害著孩子,看看下面的內容,只能說趕緊停止吧。
一、讓孩子對排洩產生誤解
如果孩子已經適應了這種排洩的方式,就會在孩子的心裡,形成一種模式,產生對排洩的誤解。只有爸爸媽媽一叫我就要去上廁所了,不叫就不上。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肯定不會一直提醒孩子,可孩子不這麼覺得,就會導致孩子自主排洩能力變差,變困難。養成自己去上廁所的時間,要比其他孩子延長很久。
二、傷害孩子的排尿系統
人在有了尿意之後,括約肌就會活動,對我們造成刺激,從而想要排尿。但是孩子的這些功能都尚未發育完全,如果說孩子的括約肌沒有感受到刺激,沒有產生尿意。這個時候家長的強迫,就會傷害孩子的排尿系統,從而影響括約肌的發育。
專家建議,在孩子兩歲左右,就可以進行如廁訓練了,家長要正確的進行引導,讓孩子自主排洩。
1、問問孩子
家長覺得孩子在某個時間,應該是到了要尿尿的時候了,就問問孩子是否有意識,孩子若有意識,慢慢來形成條件反射,幫助孩子形成自主排便。
2、正確引導
孩子還小,很有可能還不知道,你說的屎尿是什麼。可以給孩子講解繪本,或者這類的動畫片,幫助孩子形成自主排便的意識,也讓他不再對馬桶產生恐懼。又或者給孩子準備一個專用的小馬桶,卡通的,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3、不強迫孩子
有的孩子很久沒有排洩,孩子好像也沒有這個意識,但是就是家長覺得,孩子應該如何,就強迫孩子去排洩,這樣非常不好。對待孩子排洩這件事情,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