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育兒”正悄悄傷娃,身體到心理逐步受害,多數父母尚未察覺
孩子的成長過程只有一次,希望您不要留下遺憾。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方式變得越來越科技化,而孩子們的快樂也逐漸變得“電子化”,相信諸多80、90後孩子的童年快樂是與大自然為伴,而今孩子們的樂趣則是電子產品,活動空間也變得越來越小,慢慢躋身“宅童”行列。
由於生活越來越便利,即使是足不出戶,人們的衣食問題也能得到輕鬆解決,快樂變得愈發簡單,哪怕是一個人抱著手機待在家裡一整天都不會覺得無聊,正因如此,大家開始變得越來越宅,而這種行為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路,圖文均無關
相信多數父母都有這樣的行為,當孩子哭鬧不停時,用手機播放動畫片安撫孩子的情緒,當孩子不吃飯時,用看電視的福利來交換乖乖吃飯,關鍵是這種方法屢試不爽,久而久之,孩子逐漸沉迷在電子世界裡不能自拔。
另外,由於父母長期忙於工作,很少陪伴孩子,多數家長又擔心健康、安全等問題,怕髒怕危險怕拐賣,不讓孩子外出,將其“囚禁”在家裡,或者是“安排”在補習班、興趣班,孩子們逐漸脫離自然,變成一群“宅童”,這無疑是一種新型的“傷娃”育兒方式。
或許多數父母表示孩子成長髮育的挺好,並沒有見得有什麼傷害啊,其實,諸多傷害都是無形的,它正悄悄摧毀著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1、身體發育問題
兒童和自然是緊密聯絡的,如果長期窩在家,孩子的運動能力得不到鍛鍊,久而久之,容易與“肥胖”掛鉤。據調查顯示,我國農村、城鎮和城市兒童的體重指數分別為5.05、10.77和20.59,造成這種的差異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缺少戶外運動。
另外,出門較少的孩子接觸的環境比較有限,長期適應單一環境後,一旦進入新環境,很可能造成身體不適,因為抵抗力和免疫力得不到增強,兒科專家表示,經常在草地上、空氣清新的山林裡活動,可以保健孩子的呼吸系統和免疫功能,因為在戶外接觸到的菌群較多,能使身體更好地適應環境。
長期缺少戶外運動的孩子,身體素質比較差,抵抗力和免疫力較低,很容易生病,稍微動一下就受不了。
2、心理發育問題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與自然聯絡能對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產生積極作用,而長期疏遠自然的人,容易產生反應遲緩、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並且內心容易孤單、焦慮。由於長期缺少與外界的溝通和交流,孩子的性格會越來越孤僻,顯得不合群,比如見到陌生人膽怯,見到熟人不敢打招呼,不懂如何交朋友。而經常在外玩耍的孩子,會頻繁接觸陌生人,性格明顯開朗、陽光、自信些,人際交往能力比較好。
現在的孩子什麼都不缺,唯獨缺少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因為自然可以提供孩子無拘無束的空間需求以及自由輕鬆的心理需求,而長期宅在家的孩子與出去玩的孩子差距很大。
1、性格不一樣
經常外出玩耍的孩子性格外向,頻繁接觸和認識陌生人,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語言能力穩步提升,性格顯得開朗、活潑,能夠“自來熟”,朋友緣較好,交際圈子大;而長期宅在家的孩子缺少與外界的必要溝通,性格沉悶、內向,在熟人面前安靜乖巧,融入集體生活時略顯手無足措。
2、見識不一樣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父母常帶娃外出活動,可以增長見識、開拓視野,豐富知識,眼界和格局較大,相反,宅在家的孩子接觸的新鮮事物較少,多為書本理論知識、缺少實踐,動手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觀察力很難得到提升,適應新環境的速度較慢。
其實,我們很清楚電子產品對幼兒的視力發育有直接傷害,與其用它安撫孩子,不如為娃選擇有趣、又好玩的幼兒剪紙,既能滿足親子陪伴,又能增長孩子的知識,更能提升幼兒的大腦發育和智力。
兒童手工剪紙能夠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發散性思維,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手眼腦協調能力,促進大腦發育,它可以讓孩子遠離手機和電視,並且剪紙內設各種各樣的小動物、英文字母、漢語字母等等,可以教會孩子看圖識物,提升認知,以此彌補沒有親身感知大自然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