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酷媽 80後全職寶媽,在陪孩子成長過程中不斷學習成長,感謝關注,我們一起學習、共同成長。
5歲以下的寶寶好奇心比較強,喜歡動手動腳,跑來跑去,你越是不讓他擺弄的東西,他越要跟你對著幹,所以這個階段的寶寶家長一定要看護好。
每年都有很多這樣的案例,因打翻水壺造成大面積燒傷的慘痛案例,還有因燙傷後不會處理造成二次傷害的案例。
前兩天跟朋友出去玩,朋友跟我說:
昨天她一朋友家小孩整個胳膊都被熱水燙傷了,家長沒看到,小孩去拉熱水壺,結果才燒開沒多久的熱水被小孩拉下來澆在了胳膊和胸部。
這個媽媽竟然第一時間給孩子塗上了醬油,然後又給我朋友打電話問她在不在醫院,朋友說了句他無知,就趕緊讓她帶著孩子去醫院處理。
幸好去的及時,處理後醫生說要注意觀察,有可能留下傷疤,這塊皮膚不太能恢復到以前了,因為塗了好多醬油的原因,這塊皮膚顏色非常重,最怕的是造成感染。
事後醫生也訓斥了這對父母,年紀輕輕一點常識都沒有。
其實很多家長還是沒有這個常識的,都輕信偏方,什麼塗抹醬油、牙膏、香油、鹽……等等,其實這些偏方不僅起不到作用,可能還會引起感染。
01那孩子在燙傷後,我們要如何處理呢?日常燙傷急救處理
日常燙傷急救處理要牢記"衝、脫、泡、蓋、送"的原則。
- "衝"——冷水衝大概15分鐘以上。
孩子被燙傷,首先要做的就是降溫,減輕孩子的疼痛。
家長應該將孩子受傷的位置浸泡在冷水中,或者用流動的水對準燙傷部位衝,堅持15分鐘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用流動的水沖水流不要太急,不要用冰水或者冰塊直接敷。
- "脫"——脫掉衣服
衝過之後,如果燙傷的部位有衣服,應該去除,如果不能去除的,可以用剪刀剪開去醫院處理。
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硬脫,黏住的部位保留不動去醫院處理。
- "泡"——脫過之後應該繼續用冷水泡
這個過程可以緩解孩子的疼痛,大概10—30分鐘左右。
- "蓋"——保持傷口清潔
可以找來乾淨的無菌紗布覆蓋在孩子的傷口部,保持傷口的清潔不易被感染或者減少感染。
如果沒有紗布可以用乾淨的毛巾代替,如果有水泡出現絕對不能自行處理弄破。
- "送"——送醫院
小的燙傷能自行處理,如果嚴重的或者自己不能處理的應該及時去醫院,讓專業的醫生處理,避免出現感染等。
這5個步驟家長們一定要記住,可以普及給身邊的父母或者爺爺奶奶。
02關鍵——生活中我們應該怎麼預防呢?其實無論是大小傷害都是我們不想看到的,據有關統計,兒童燒傷的2/3都是發生在家裡,多數都是舒服輕度燙傷,這些基本都是由於家長疏忽造成的。
所以家長們在日常還應該多注意預防,特別是夏天,尤其是會爬、會走之後的孩子,一定要看護好,開水、飯菜等不要放在兒童能觸碰的地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1、 洗澡
打算給孩子洗澡的時候一定要放下手裡所有的事情,不要讓孩子一個人呆在衛生間,一定要先放涼水再放熱水,確保一個不注意孩子跑到澡盆裡。
2、 吃飯
吃飯的時候熱的湯、菜、飯等不要放在孩子能伸手觸碰的地方,孩子不懂,他只是覺得好玩,會上手抓或者拉等動作。
吃飯最好讓孩子坐在寶寶椅上,給孩子單獨準備好食物,避免很熱,燙到孩子。
3、 廚房
廚房是我們每天要去很多次的地方,在廚房我們應該避免把燙的食物放在邊緣或者孩子能碰到的地方。
要把危險的能傷害的孩子的,比如刀、玻璃杯等等易碎危險的東西放到孩子能拿到的地方。
最好能隨手關門。
有一次奶奶在廚房做飯,兒子爬過去順著臺子站起來就去抓剛炒好的菜,幸虧奶奶反應及時制止了。
孩子在小的時候真是無孔不入,可能我們很容易忽視,所以儘可能把家裡危險的東西統統收起來,這樣給小傢伙一個安全、開放的場所讓孩子能盡情的玩耍。
寶媽們還有什麼好的意見可以寫出來我們共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