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0個部位是溼氣“最愛”】
1、頭部:沉重頭痛,頭昏腦脹十分不舒服
2、面部:皮膚暗淡,毛孔粗,易出油,長痘長斑
3、口舌:舌苔厚,嘴巴黏、有口臭
4、眼睛:眼周水腫,眼袋大
5、皮膚:長滿溼疹、斑點、起水泡
6、肚子:肚子太大,贅肉多,看不到腳尖了
7、四肢:肢體酸困,身重不爽,手腳常冰冷
8、腸胃:胃腸脹氣,大便粘膩或稀軟
9、關節:關節生溼,發生痠痛、麻木感
10、足部:易出汗,有腳氣、腳臭
看到溼氣攻入,對身體造成的影響,有沒有默默對自己唱一首《涼涼》?不要慌張,但也別忽視!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脾虛運化不利,水溼就會停滯體內,所以要想祛溼,一定要在祛溼的基礎上健脾,才能從根本上去除溼氣。
【中醫推薦“健脾祛溼”食療方】
1、赤小豆、薏苡仁:脾虛天敵,祛溼雙雄;
2、芡實:水中人參,健脾祛溼,脾胃守護者;
3、茯苓:一克茯苓金不換,消水腫的利器,改善溼胖。
《本草綱目》記載千古名方:
準備:赤小豆、薏仁、芡實、茯苓、梔子、橘皮、冬瓜、荷葉、甘草,做成包,開水沖泡5分鐘,每天1-2杯,利溼降濁,帶走溼氣,還您身輕體盈,神清氣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