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一般孩子做錯了事情,嚴格的家長都會採取一些懲罰措施,讓孩子長長記性,下次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就比如,把孩子“打一頓”,就是家長最常用的,懲罰孩子的手段。但是,有家長可能也發現了,你偶爾打孩子一頓,效果很好,孩子會注意自己的言行,更懂得約束自己。如果打孩子打多了,孩子就有了“免疫力”,打反而沒用了。
昨天,朋友談到孩子的教育,就提到了這個問題。她家上小學四年級的孩子,第一次拿著沒有及格的成績單回家時,被他爸爸狠狠打了一頓,並對他提了要求,說不要再拿著這樣丟人的成績單回家。結果孩子第二次考試就進步了,考了70多分。孩子爸爸見打孩子管用,之後每次孩子的成績考得不好,都會打他一頓。結果,還沒一年,他們就發現孩子考試沒考好,再打他已經沒用了。孩子還有破罐子破摔的意思。這是為什麼?
孩子因為捱打太多,對自己產生了不自信,沒有動力去改正孩子有什麼不足的地方,家長幫他找到原因,讓他知道問題在哪兒,然後再帶著他去改正它,這才是幫助孩子提高的正確方法。孩子知錯改錯,還有家長的鼓勵,能夠形成一個良性的迴圈。如果孩子犯錯誤,家長是二話不說地把他打一頓,孩子做錯事情的挫敗感,再加上家長對他肉體上的懲罰,可能會暫時激起孩子的勝負欲,孩子努力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但是,孩子每次犯錯誤,家長都把他“打一頓”,孩子承受太多肉體上的痛苦,就會認為自己很差勁,變得更加不自信,更沒有動力去改正了。
打孩子,確實能夠對孩子產生震懾作用,讓他警醒起來,少犯錯誤。但是,頻繁地打孩子,孩子總是被強大的勢力壓迫著,提醒著他的失敗,對孩子來說自信心就會被挫傷,沒有動力去改正錯誤,家長打他就不會有用了。
孩子犯錯誤,捱打讓他抵消了心裡的內疚感犯罪心理學的研究者李玫瑾教授,曾經有提到過,孩子犯錯誤家長不要動手打他,原本孩子犯錯了,他心裡已經夠難受的了,家長第一時間打他,孩子就會認為“我已經得到了應有的懲罰”,以後他不會去花費心思反思總結自己的過錯,還會破罐子破摔地認為,“大不了你再打我一頓”。
只要家長動手打孩子,哪怕是家長是為了孩子著想,在孩子的心裡,你也是站在了他的對立面,充當著懲罰他的角色。孩子捱打了,他心裡的內疚感反而會減輕,變得更加不思己過,家長以後打他也沒有用了。
孩子頻繁捱打,心理壓力大,沒有精力去改正錯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可能也發現了,有的時候越嚴厲,孩子越迷糊。就拿輔導孩子寫作業來說,你耐心地教導孩子,孩子還能聽進去一二,但是你著急了,開始斥責他笨等等,孩子的腦袋立馬變“漿糊”,根本不知道怎麼思考了。這是因為孩子心理壓力太大,沒有精力去思考自己哪裡錯了,怎麼去改正。家長打孩子也一樣,偶爾打孩子一次,孩子自己還能調整心態,改正錯誤。家長頻繁地打孩子,孩子過重的心理負擔,已經無暇去改正錯誤。所以家長打反而沒用了。
高階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兒童發展,時尚教育,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