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類媽媽再辛苦,也很難養出優秀孩子,第一條很多媽媽都在犯
父母在很多時候看到孩子時會覺得看到了自己,這是因為他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在教育自己。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除了遺傳,行為也會讓孩子下意識的模仿,甚至連思維方式和精神意識都會受到影響。所以,優秀的媽媽能夠養出優秀的孩子,而這幾類媽媽,再辛苦也很難養出優秀的孩子,不信看看吧。
抱怨發火型
生活中會有這樣一類人,平時讓人感覺非常溫柔,好像什麼事情她都能去面對。結果在面對親人的時候卻是另一種表現。比如孩子表現得不好就會大吼大叫。每天生活裡都充斥著各種的負能量。如果孩子經常面對媽媽發火、抱怨,就會疑惑為什麼媽媽總是特別兇?是不是不愛自己了?進而陷入深深的挫敗感,孩子在這種環境裡成長,會直接影響他以後的交友。
而優秀的媽媽會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給孩子更多的關心,比如孩子在學校過得開不開心,或者天氣冷了,要給孩子準備保暖禦寒的衣服,如果是男孩子可以選一些簡單寬鬆的,更適合他活動,女孩子的話比較愛美,除了保暖性好,外形也要可愛時尚的。這樣做更有利於孩子成長。
暴力教育型
家庭中最常見的就是語言暴力和體罰,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犯錯時都逃不過這點。閨蜜說自己有一次因為孩子不聽話,一時沒有控制就打了他,最後非常後悔。其實當孩子淘氣的時候,父母不能總保持著和顏悅色的態度,有時候脾氣上來就會管不住自己的手,這是很常見的。但是教育孩子是為了讓他知道自己的錯,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而不能讓暴力成為唯一的教育手段,孩子長期生活中暴力的陰影下,對他的身心都是非常不利的。
包辦型
很多父母應該都有這樣的經歷:打掃衛生到半夜,然後第二天老早就起來準備早餐,然後送孩子去學校,甚至全程都幫孩子拿著書包,如果不巧遇到公交上沒有座位,就會讓孩子坐下,自己站在一邊。而孩子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如果父母做事有不如意的地方,他就會發火。這讓操勞的媽媽忍不住感嘆:孩子到什麼時候能懂事呢?卻不知道正是自己的什麼事都大包大攬才讓孩子形成自私和懶惰的性格,漸漸地失去獨立的能力。所以,父母平時應該適當地給孩子安排一些家務,比如掃地、整理自己的房間,讓他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處理。
不思進取型
有一個在小學擔任老師的朋友跟我說,他們班有一個學生曾在作文中說自己的媽媽是一個不思進取的人,每天也不上班,平時什麼事情都做不好,還總是喊累,別人的媽媽帶孩子出去玩都能開車去,自己的媽媽也不會,言語之間盡顯對媽媽的嫌棄。在孩子的心中,都希望自己的媽媽是個自帶光芒的“女神”。孩子不是阻礙媽媽進步的藉口,即使很忙,也能把平凡的日子過出花來。如果孩子不斷在進步,而媽媽卻一直後退,最終和孩子越走越遠。
孩子和父母每天的接觸時間超過了三分之二,所以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想讓孩子變得更出色,首先自己要優秀,先從改掉壞毛病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