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媽媽從生下寶寶的第一天就開始焦慮啦?焦慮孩子的健康成長,焦慮孩子的讀書學習,焦慮孩子以後人生的發展,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事業有成。這些焦慮導致了急病亂投醫,從各個渠道獲取自己想要的資訊,上網搜尋,看微信公眾號,加入各種群聊,結果就是像一隻無頭蒼蠅,到處亂撞,想盡方法的要開發孩子的潛能,結果就是一會學習這,一會學習那,完整沒有一個全域性的整體規劃,還以為自己為孩子開發了各個方面的潛能,其實效果微乎其微。實際上沒有必要這樣,我們先要了解孩子現在大腦的結構,以及孩子大腦對孩子現階段行為的影響,合理的為孩子設計一個啟蒙教育的藍圖!
有人把學齡前兒童的大腦比喻為一套毛坯的連體別墅,我覺得這個比喻很貼切。有的孩子因為基因好,一生下來這套別墅的戶型就比較大,整體結構比較完整。有的孩子出生可能不那麼完美,所以這套別墅戶型就相對比較小,還有可能結構不完整或硬體設定不夠完善。但請不要放棄,這並不表示孩子以後發展就比別人差。這時候關鍵就要看裝修的藝術了。戶型好的,可以讓它發揮更大的作用,戶型有侷限性的我們就要讓它物盡其能,合理利用每一處空間,讓它更舒適。所以我們要知道自己的理想戶型是怎麼樣的,以及孩子戶型的侷限性,瞭解了這些,你自然也知道怎麼規劃這個設計藍圖了。
人的大腦分為左右腦,左腦一般是主張邏輯,細節,秩序的,右腦是主張情感,情緒,自由的。所以一般從一個人的語言和行為我們是可以分辨這個人是善於用左腦思考還是右腦思考。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實驗,就是請你描述一下你的孩子出生時的場景。
如果你的描述是你孩子某年某月某日,幾點在哪一個醫院出生的,那你應該就是一個偏左腦思考者。如果你是描述那天我很激動,眼淚都快流出來,就是描述自己的情感,那你就是一個偏右腦思考者。那你再思考一下學齡前兒童是偏右腦還是左腦思考的呢?
答案是偏右腦思考的,他們的思緒很隨性,跳躍,自由,是不管邏輯和道理的。他們看待事物都是我喜不喜歡,我有沒有興趣,很情感化的。所以你現在知道給孩子做教育時候,為什麼那麼無助和崩潰了吧。你經常對孩子說的:“這個道理我講過很多次了,你怎麼就是不明白呢?”,或者說:“第一步應該這樣,接下來應該怎麼樣,你怎麼就是學不會,記不住呢?”。這些話通通沒用,這是左腦應該處理的事,但孩子現在是偏右腦思考的。理解了左右腦的差異,那接下來也就好辦了。我們做啟蒙教育的時候就應該投其所好,先安撫好右腦,讓右腦產生喜歡或興趣的情感,然後再引導孩子使用左腦思考,這樣子你就會輕鬆很多。
人腦除了按左右劃分之外,其實還有另外一種劃分方式, 就是上層腦和下層腦,鼻子以上的部分就是上層腦,鼻子以下的部分就是下層腦。下層腦是從孃胎開始就發育的, 所以下層腦發展的比較完善,成熟。下層腦主管的是人的吃,喝,呼吸以及一些非常激烈的情緒反應。如果新生兒一生出來哭的越大聲,就是表示下層腦發育的越完善。那上層腦呢?上層腦管理的是一些更高階的思維,比如情緒控制能力,思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
請思考一下,當你在職場碰到很不公平的事情的時候,你會怎麼做,你的反應是怎麼樣的?
有三種處理方式:
1.和對方吵一架,魚死網破。
2.忍氣吞聲,算了吧,找個機會跳槽吧
3.控制情緒,想辦法解決問題,得到自己應得的利益。
選擇第一種方式的人就是很明顯的用下層腦運作的,就是自己不爽,不能吃虧,沒有用到上層腦的高階思維。選擇第二種的就是雖然沒有像第一種那麼極端的方式,但也沒有應用好上層腦的高階思維。選擇第三種的就是會運用上腦層的高階思維,思考著我應該怎麼去處理,會告訴自己生氣沒有用,或者我可以找領導談一談等比較聰明的方式來處理,其實無論是職場中還是在育兒中,宣洩自己的情緒是沒有用的,往往過後冷靜下來都會後悔自己的行為。所以要學會運用上層腦的高階思緒來解決問題。那麼問題又來了,那學齡前的兒童是用上層腦的還是用下層腦思考的呢?
當然是下層腦啦!我們成人有的還用下層腦決策,更何況是一個小孩子呢?想想孩子向你拿零食你不滿足他時,他在地上撒野打滾的場景。你就知道這就是孩子下層腦的激烈反應了,這就是他們本能的反應,因為他們還沒有好開發好上層腦的高階思考能力。所以我們要打通上下腦,運用一些策略,不要和孩子硬碰硬,讓孩子的上層腦得到開發,學會用上層腦的高階思維參與決策。
我們從瞭解孩子大腦的戶型,到了解孩子的左右腦,再到孩子的上下腦,瞭解了孩子是用偏右腦思考,同時也是用下層腦參與決策的。所以當我們在育兒中遇到一些情況,你仔細想想,其實也沒有什麼好生氣和焦慮的啦!具體有以下三種:
1.當孩子和你無理取鬧的時候,你要想到孩子現在是大腦沒有發育完成,他需要你的幫助,你不能和一個大腦沒發育完成的孩子計較。
2.當你在傳授給孩子某個道理或邏輯失敗的時候,你也不用崩潰。你可以告訴自己:”因為孩子現在是偏右腦思考的,邏輯性比較差,我要安撫好右腦,再引導孩子進行左腦思考。”
3.當你面對別人家的孩子感受到焦慮的時候,你也可以告訴自己:“每一個孩子的戶型不一樣,我知道自己孩子的戶型,我要整體長遠的規劃, 裝修好自己孩子的戶型,沒有必要為別人家的戶型去焦慮。”
這次就分享到這,下期會持續更新,下期見!
最後感謝你的閱讀,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帶來啟發,也希望你能關注我們,並提供你的寶貴意見,分享你的想法,或者你有什麼需要我們幫助的,最後祝願所有的寶寶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