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族時代的到來,除了大人們深受其害,孩子們也在逐漸迷失。現在孩子回到家,不再是央求媽媽看電視,而是:"媽媽,我想玩手機!",有的孩子一拿到手機及愛不釋手,甚至幾個小時都不願鬆手,更多的孩子是去玩手機裡下載的各種遊戲。
跟電視相比,手機有著更強大的輻射,孩子玩手機時更要目不轉睛盯著螢幕,有一項資料顯示:孩子每連續玩半個小時手機,平均每分鐘眨眼會超過7次,平均淚膜破裂時間小於5秒,久而久之,視力會急劇下降,身心也會比較疲乏,不利於孩子的生長健康。
1)"玩吧,玩一會兒就去休息哦"
王女士是工作上的女強人,經常熬夜加班,幾乎沒有時間陪孩子,丈夫曾多次告訴王女士,自己可以養活這個家,讓王女士安心在家帶孩子,最後無可奈何便把老人接過來帶孩子。
老人喜歡孩子,幾乎每件事都依著孩子的性子來,非常寵溺。孩子也漸漸養成了一些壞習慣,每天放學回到家就拿起手機,就連吃飯時也要拿著手機看動畫片。
王女士覺得孩子還小,沒有什麼不妥,所以每次面對孩子玩手機的請求,王女士都會說:"玩吧,玩一會就去休息哦。"結果每次都是玩幾個小時才依依不捨地放下。
等到孩子上學後,老師向王女士反應,自己的孩子有可能近視了,而且度數還比較高,坐在前幾排都已經看不清黑板了。最重要的是,孩子因為沉迷手機,已經有了自閉傾向,不願意和任何人溝通,經常大哭大鬧,已經喪失了基本的社交能力。
2)"乖,玩手機不好,媽媽帶你出去玩好不好?"
身為老師的李女士也遇到了這種情況,但她並沒有像王女士那樣放縱自己的孩子,而是在孩子第一次提出玩手機的要求時,李女士就這樣告訴孩子:"乖,玩手機不好,媽媽帶你出去玩好不好,這可比手機有趣多了。"
經過李女士巧妙地引導,孩子真的沒有再被手機吸引,因為他感受到了外面世界的豐富多彩,而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也得到了滿足,相對於手機來說,這裡更能讓他感到快樂和滿足。
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李女士的用心付出,她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專心陪著孩子成長,豐富孩子的思想,讓孩子對自己更加自信。
除了玩手機之外,外面的世界還充滿著各種各樣的誘惑,家長引導孩子的方式,也決定了孩子以後的性格發展,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是每個家長都需要了解的。
1)適當拒絕,告訴孩子道理
孩子年齡尚小,對基本的事物還缺乏判斷力和理解力,當孩子對事情有了錯誤的判斷,父母不加以引導,很容易讓孩子形成錯誤的思想。
如果父母適當拒絕孩子,再把每件事會造成什麼危害,都告訴孩子,讓他自己明白做這些事情是不對的,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改掉壞習慣。
2)轉移注意力,讓他們瞭解外面的世界
孩子對每件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所以也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做一些他感興趣的事,如玩具、音樂等等,讓他體會到做這些事的樂趣,瞭解到外面世界的豐富多彩,他們也就不會對玩手機產生依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