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足科醫學協會(American Podiatric Medical Association)在研究中指出:全世界大約有4/5的人一生中會患上或大或小的足部疾病,而其中超過半數有足部疼痛症狀。
當然造成這種狀況的原也有很多。
有一大部分人群是由於兒童時期成長過快,沒有及時更換合適的鞋子而造成的。
兒童的足踝發育特徵跟成人完全不同,如果兒童長期穿著不符合其自身發育特點的童鞋,會打亂兒童足部的靜態和動態受力,無益良好步態的養成,還有可能引起各種足部各種隱患,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形成無法挽回的足踝畸形,嚴重的影響孩子的一生。
那麼,常見的足踝畸形有哪些呢?
(一)扁平足。
扁平足又稱平足症,指足弓低平或消失,站立、行走時足弓塌陷,嚴重時會引起足部疼痛。
很多平足在兒童時期沒有明顯症狀,也不影響正常運動,但對全身的壓力分佈影響很大。足弓發育不完全,會使腳踝處於不平衡狀態,經常扭腳,膝關節應力分佈受到破壞,慢慢引起傷痛,或造成腰椎的壓力分佈不平衡,使腰椎彎度發生變化等。
兒童營養過剩、體重過重,使足肌力量無法支撐身體,可能引起扁平足;
兒童時期對運動量的需求較大,但超額訓練、過大的負重或過久站立,都有可能引起扁平足。
眾多統計資料表明,很多足部畸形的患者,只有少數是天生的,大部分則是由於兒童時期穿鞋不當造成的。
(二)高弓足。
高弓足是一種以足縱弓較高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常見足部畸形。
造成高弓足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多為先天性的。有報告指出,某些胎兒在母體中長得過大,使腿腳遭受過度擠壓,導致韌帶拉緊,形成高弓足,也有報告認為是嬰幼兒出生後患神經系統疾病所導致的。
除此之外,長期穿著高跟鞋、窄頭鞋或較小的鞋子,使腳前部在狹窄的鞋頭裡遭受擠壓,腳不能自由舒展,腳背被迫弓起,時間久了也會引起高弓足。
(三)拇外翻。
拇外翻是指大腳趾向外半脫位,第一趾骨向內偏移,發展成拇趾受限或僵硬,形成拇趾囊腫或種子骨向外半脫位。
造成拇外翻的原因可分為先天和後天兩類。
先天是由於關節、神經、肌肉等造成的。
後天則是由於穿著不合腳鞋子造成的。
拇外翻患者多為女性,因為女性喜穿尖頭鞋、高跟鞋或小 鞋子,腳趾長期受到壓迫和束縛,迫使大拇趾發生外翻。據權威腳型研究報告所述,拇外翻現象有低齡化趨勢,在兒童中的發生率顯著提高。
(四)馬蹄足。
馬蹄足多為先天性足踝畸形,患者多用腳尖(蹠骨頭)走路,足跟不著地。常見的馬蹄足疾病多伴有馬蹄足內翻或馬蹄足外翻的組合症狀,是一種十分影響患者外在形態和內在心理的足部畸形疾病。
造成馬蹄足內翻或外翻的原因有很多。先天性馬蹄足有一部分是在懷孕時期被發現,可能由於母體所在環境因素等等原因造成,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家族遺傳。
孕期胎兒過大,在子宮內體位不正也可能引起足踝內、外翻。
兒童的足踝畸形在孩子嬰幼兒時期,有些並不能引起家長重視。或許孩子還處於成長髮育時期,有些家長認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長開了”就會慢慢好起來。其實不然,嬰幼兒時期的足踝畸形,如果沒有過早的進行干預治療,很有可能從一開始就埋下畸形的禍根,之後的一輩子都無法完全治癒。
其實,治療嬰幼兒的足踝畸形,方法非常簡單。
目前國內針對嬰幼兒馬蹄足內、外翻的治療方法,使用最多的普遍療法是跟腱延長術。這種方法相當於在嬰兒嬌嫩的足踝位置,留下一道傷疤,並且沒有從根本上修正骨骼的位置,而是靠外力強行扭轉。
這種方法看似效果極佳,其實已經改變了孩子小腳丫的內部骨骼和筋的結構,存在的隱患無窮。
而相對保守的自然復位矯正手法,看似不如“一刀切”來的簡單快捷,但是其對足踝的安全性和功能性都十分有保障。並且其治療過程並不比“一刀切”來的慢。
所謂自然復位法,其實是一種免於開刀手術,用特殊的藥敷和手法,將畸形的足踝筋膜、跟腱鬆解後,使骨骼按摩復位回正確的位置,使其可以在正確的位置繼續發育成長。
這種手法的好處即不開刀、無創口。若是孩子年齡小,家長又不捨得孩子承受石膏期的痛苦和微創手術留下的一輩子的創口,那麼完全可以選擇無創矯正手法來治療孩子的足踝畸形。
多年來的成功案例顯示,透過自然復位手法矯正的足踝畸形成功率高,無復發,無反彈,越早投入到干預治療中,孩子的恢復狀態越好,完全不影響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學習生活,等到成功復位矯正結束,和平常孩子生活運動無異。
想要了解更多治療足踝畸形的自然復位矯正法,請持續關注內容更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