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邵菲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雖然只是民間流傳的經驗之談,但是被現代研究證實,確實存在一定的科學意義,因為6歲之前是孩子大腦發育,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此時的身心發育情況,對其一生都會產生影響。
本文配圖均源網路,圖文均無關
曼曼是一位7歲孩子的媽媽,女兒雖然已經上一年級了,但卻讓她頭疼不已,在家裡不做作業也就算了,在學校也不好好學習還經常惹事兒,害得曼曼被三番五被叫去學校挨訓。
這次,曼曼剛去學校處理完女兒的事情,就回到辦公室大吐苦水,同事也覺得好奇,怎麼女孩子還這麼調皮了?
但年紀稍大的一位同事看出了不對勁,問曼曼平時是用什麼方法教育孩子的,曼曼嘆了嘆氣說:“就快樂教育啊,因為我從小是被父母嚴格要求長大的,所以不想自己的孩子從小就那麼壓抑不快樂,日常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就不會對她有太多的約束。”
還沒等曼曼說完,同事就一針見血的說:“那你家女兒這是快樂過頭了啊,6歲之前是孩子性格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如果不對他們設定行為規範約束,孩子很容易長偏的。”
聽完同事這麼一說,曼曼覺得有些道理,表姐對孩子就實行老一輩的嚴格教育,那孩子日常別提有多懂事了,讀書又聰明。
6歲前是孩子大腦發育關鍵期1、3歲之前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期
孩子的大腦發育受先天遺傳影響之外,後天環境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尤其是在3歲前,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父母如果利用好了,孩子的智力往往發育得更好。
①腦重量快速增加
新生兒在剛出生時,腦重量僅為成人的25%,約為350g,等他們長到1歲時,腦重量可增加到850g,待等到3歲時,腦重量就可達到1400g,接近於成人水平,隨後會再繼續發育,直至達到成人水平。
②神經突觸快速增長
新生兒大腦約有50億個神經突觸連線,數量僅為成人的10%,隨後,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神經突觸的數量也會隨之增長,並在3歲時達到峰值1000億個,隨後再逐漸回落到500億個,並穩定在成人水平。
由此可見,寶寶大腦發育是動態變化,高度可塑的,如果父母能適當給予正向刺激,智力發育往往會更好。
2、3-6歲是孩子性格習慣養成的關鍵期
研究顯示,人的性格、習慣早在童年時期就已經形成,並將影響其一生,其中,尤其是3-6歲是性格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期,也被稱為“初潮期”。
專家表示,孩子的性格和習慣,約有80%-90%都是在這一時期形成,此後,剩下的多為學習和生活上的習慣養成。
處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其統合感官、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等認知發展,會從無意識、無目的地向有意識、有目的轉變。
因此,如果父母想要有一個優秀、聰明的寶寶,最好是趕在六歲以前教育。
孩子6歲前,父母該給他立好三個規矩1、專心做一件事
即培養專注力,這是一種有意識的主動獲取資訊、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手段,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更快、更精準的獲取、分析和理解資訊,並形成深刻記憶,此時往往能事半功倍,而記憶力不太好的孩子,大多事倍功半。
因此,家長需從小避免孩子一心二用,例如吃飯的時候不能看電視,玩玩具的時候只能玩一個,讓其養成專注的好習慣。
2、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接受資訊、記錄資訊,甚至有些孩子在重複閱讀之後,還能將內容完整的背下來,其實,這是孩子的記憶力、理解力和語言表達等多種能力,在自主的重複閱讀中得到了鍛鍊的結果。
因此,父母需從小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好能每天抽半小時陪伴孩子一起閱讀。
3、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專家表示,良好的睡眠有助於前額皮質的恢復,加強大腦神經元之間的連線,消除腦疲勞,提升記憶力,進而促進智力發育。
但如果孩子作息紊亂,睡眠質量勢必降低,久而久之,智力發育也可能受損,例如:
- 孩子睡眠時長太少,腦細胞修復不夠,疲勞感增加,記憶力和對外界的適應力也會對相應地隨之下降;
- 如果經常睡得太久,機體的血液迴圈可能會受到影響(尤其是大腦),進而可能會導致大腦缺氧,反應力變慢,記憶力下降,嚴重還可能會導致智力發育受損。
因此,父母最好能讓孩子在晚上9點就能上床入睡,而在睡眠時長上,可參考下表:
【今日一問】你家還給孩子立過哪些規矩呢?歡迎寶爸寶媽在評論區互相交流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