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引導孩子學會餐桌禮儀,父母要牢記“8要”原則,孩子更有教養

由 合永順 釋出於 健康

其實,在孩子開始新增輔食,特別是給孩子嘗試手指食物的時候,就可以安排孩子跟大人一起同桌吃飯了。

這種同桌吃飯,並不是把孩子放在大人的餐椅上,而是把孩子的小餐檯和小餐椅放在餐桌旁,讓孩子吃飯的時候可以靠近父母,大人跟孩子共同享受吃飯的樂趣。

有些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了,還是不能好好吃飯,吃飯時要麼看著電視才能吃,要麼不專心吃飯,吃一口又去玩一會。

甚至有些更過分的,這麼大了還是要求父母餵飯,其實這些種種的情況,都跟家長沒有正確引導孩子學習飯桌上的禮儀有關。

讓孩子學會餐桌禮儀,對成長有哪些好處?

1.讓孩子變得有教養

其實家長在教會孩子餐桌禮儀的時候,無形中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

在餐桌上要表現得有禮貌,吃飯前要先跟別人打招呼,夾菜的時候應該有分享意識,而且要先讓給長輩先吃。

2.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其實懂得大體的孩子,是會讓人特別喜歡的,在大家一起吃飯的時候,總會受到別人的誇獎。

這份誇獎對於孩子來說,其實是提升自信的方式,讓孩子也對自己產生肯定。

3.讓孩子的情商變高

其實,家長如果儘早地對孩子進行餐桌禮儀教育,會讓孩子的情商有所提升。

在與人吃飯的時候,可以跟其他人進行社交,在交談之中少不了情商的表現,這樣不僅讓孩子的社交能力得以提升,還可以幫助孩子擁有高情商。

培養孩子良好的餐桌禮儀,父母首先要學會“8要”

1.讓孩子有固定餐位

當孩子跟長輩同臺吃飯的時候,家長應該就孩子的意願,提供給孩子一個固定的餐位,讓孩子找回一種尊重感,而且感覺自己跟大人是一種平等關係。

即使平時孩子不在家,也要將這個固定餐位保持空位,在行動上對孩子表示一種尊重。

選擇餐位家長應該注意到孩子的安全問題,一定不能在邊角位,以免導致孩子容易受傷,並教育孩子這些危險的事情,讓孩子自身也有一定的預防。

2.讓孩子有衛生意識

孩子經常在外面玩耍,手上自然會沾到很多細菌,家長應該培養孩子永遠衛生意識,比如在吃飯之前,一定要規定孩子先洗手,慢慢地讓孩子自己形成洗手的習慣。

在吃飯的時候,家長應該幫幼小兒童帶上圍兜,這樣孩子吃飯掉的飯渣就不會隨處可見了。

3.飯桌前要清理雜物

在吃飯的時候,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清理飯桌前的雜物,比如手機,遊戲機等,這些會讓孩子分心。

而且一邊吃飯一邊做其他事情,這是不好的習慣,對孩子的消化能力也會有影響。家長應該監督孩子專注吃飯,自己也要身體力行地影響孩子。

4.吃飯要細嚼慢嚥

很多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根本不用咀嚼,直接把飯菜塞滿嘴裡就吞嚥,這樣不僅對孩子的消化系統造成有害的影響,還會導致孩子的牙齒出現問題。

家長應該要求孩子要慢慢吃,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這樣可以有利於牙齒的發育和胃部的消化。

5.允許孩子享受樂趣

很多孩子開始學吃飯的時候,他們並不是享受這個吃飯的過程,而是享受自己吃飯這個獨立的過程。

有些媽媽看不慣孩子這種行為,要麼直接把孩子灌飽,要麼清理現場,其實可以允許孩子享受這種樂趣,不要打擾孩子的興致。

6.不要限制孩子吃飯時間

有些孩子吃飯比較慢,家長就會直接催促他們快一點吃,其實孩子吃飯的速度,與自身發展進度有關,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行為,不要限制孩子吃飯的時間。

7.保持親子溝通

在吃飯的時候也不一定只專注吃飯,親子之間可以在吃飯時作為聊天的背景,家長可以跟孩子探討一些新鮮的話題,可以刺激孩子的食慾。

家長千萬不要以孩子不好好吃飯為由,去借題發揮責罵孩子以前的犯錯行為,這樣不僅會導致親子關係緊張,還會讓孩子連基本的食慾也沒有。

8.引導孩子自主吃飯

有些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可是還缺乏自主吃飯的能力,家長應該及時地糾正孩子這個缺點。

很多時候孩子對家長餵飯已經形成一種依賴,並不是他們不願意去學習獨立,所以家長應該正視這個問題,重點去培養孩子自主吃飯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