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光明網
本報記者 劉蓉 通訊員 倪晶瑩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立秋過後,該如何科學養生、中醫食補?
廈門市中醫院體檢中心主治醫師卓楠介紹,民間素有“立秋之日涼風至”的諺語,但是,由於盛夏餘熱未消,秋陽肆虐,特別在立秋前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通常還是較高,空氣的溼度也還很大,人們會有悶熱潮溼的感覺,“秋老虎”還在,因此仍舊要注意防暑。而且,秋季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要注意的是,入秋以後,氣候逐漸轉涼,同時天高氣爽,空氣乾燥,傳統醫學把這種氣候特點稱為“秋燥”。“秋燥”有溫涼之分,一般認為早秋氣溫尚高,豔陽高照,故表現為溫燥;晚秋氣溫下降,天氣轉涼,為涼燥。無論溫涼,總是以皮膚乾燥、體液缺乏為特徵。
因此,秋天養生應以注重防止燥邪對人體的傷害,這樣才能養護好體內的陰氣。而“燥邪”首當犯肺,又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故養肺潤燥是關鍵。
在起居調養上,由於夏季陽熱充分得到耗散,到了立秋後陽氣開始收到地下,立秋後當“早臥早起,與雞俱興”,順應陽氣收斂,但不可太過,使肺氣得以舒展。也要隨溫度改變,適度調整衣著,適應氣候變化,以避免受涼感冒。
在飲食調養上,立秋屬夏秋交替時節,經歷了整個夏日的暑溼、炎熱,又因現代飲食寒涼等對脾胃的過度刺激,故人們身體的陰氣和陽氣都多少受到了損傷,因此,立秋後飲食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為主,並適當選食芝麻、糯米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另外,經過長期高溫天氣的襲擊,人體的免疫力已經下降,且秋季風乾物燥,一旦勞累過度,容易誘發咽喉炎或是使本來已痊癒的咽喉炎復發。故立秋防病,應做好咽喉炎的預防,注意勞逸結合,適當多參加體育鍛煉,增強自身免疫力,保持充足睡眠,積極防治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同時因飲食宜清淡,避免辛辣、過冷、過燙、油炸、醃製等刺激食物。
市中醫院營養科中級營養師袁媛提醒,秋天特有的燥氣會傷及肺、腎,導致免疫力下降,若因秋燥而傷肺,到冬季就容易感染肺部疾病。因此,秋季養肺有利於防疫,藥膳原則也應滋陰潤肺,防燥護陰,食療應遵循“少辛增酸忌苦燥”的原則。
鐵皮石斛老鴨湯
[功效]滋陰清熱,健脾安神。
[材料]鐵皮石斛(鮮品)30克,茯苓30克,水鴨母1只,姜、鹽適量。
[做法]水鴨母洗淨切塊,沸水焯過;煲鍋中清水燒開,倒入鴨塊,放入石斛、茯苓、生薑;大火燒開後轉文火,慢慢煲至鴨肉熟,使用前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藥膳解析:鐵皮石斛性平味甘,具有滋陰清熱、補益脾胃、生津止渴之功效;茯苓性平味甘、淡,能夠利水滲溼、健脾安神;鴨肉性微涼,味甘、鹹,具有補陰益血、清虛熱、利水的功效。三者配伍共奏滋陰清熱、健脾安神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