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爸爸的父母叫爺爺奶奶,媽媽的父母叫外公外婆。可現在的實際情況與傳統卻並不一樣,也不像歌謠唱得那樣輕快,有越來越多的老人不喜歡讓女兒的孩子稱自己為外公外婆,而是叫爺爺奶奶。這就容易造成混亂,如果四個老人都在,孩子叫爺爺奶奶,往往會獲得雙重回應。
都是自己的兒女,為什麼要區分?
現在都是四個老人帶一個孩子,還有的家庭更是女方父母全程帶孩子,對外孫外孫女也是疼愛有加。與此同時,隨著與孩子相處時間越來越多,而且對孩子也是像自己的孫子孫女一樣疼愛,沒有一點因為是女兒的孩子而有所顧忌。
這樣,為了讓孩子知道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沒有兩樣,都一樣疼愛他,有的外公外婆就會教小孩子稱呼自己為爺爺奶奶。如果叫外公外婆或者加上一個“外”字就顯得生分,在孩子的世界裡本不應該出現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的區別。
老祖宗留下來的稱呼,不能亂了。
然而,有些人並不贊同以上這種做法,他們認為如果不是上門女婿,這樣叫並不妥當?雖然外公外婆與爺爺奶奶一樣疼愛孩子,甚至比爺爺奶奶更疼愛,但是該叫什麼還是叫什麼,不能亂。爺爺奶奶是對爸爸父母的稱謂,外公外婆是對媽媽父母的稱謂,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傳統,怎麼能都叫爺爺奶奶呢?
縱使是外公外婆更疼愛孩子,那就更沒有必要糾結於叫爺爺奶奶還是外公外婆了,將心思放在教育孩子身上不比這些沒有任何意義的稱呼上更好!如果真是教育得好,孩子也會更喜歡外公外婆,這比叫什麼都要好,不是嘛?
稱呼簡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其實孩子對父母親屬稱謂上的區別,是特定社會制度下衍生的一種文化。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傳統男權社會時期的男女有別的,男尊女卑,稱呼的區別體現了內外之別。爺爺奶奶更多的象徵著血脈上的延續,而外公外婆則更多傾向於親戚關係。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男女地位已經平等,人們觀念也不斷提升以及獨生子女家庭的產生,促進了對傳統稱謂的簡化和合並,這也是時代發展的趨勢。
如果從小就給孩子灌輸父親與母親的親屬都是一樣的,不但能夠讓孩子消除內外之別,也能進一步現金社會促進男女平等觀念的發展。
結語:現在的社會,男女平等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生男孩傳宗接代對大部分人來說已經成為過去式。從小給孩子營造一種爸爸媽媽的父母都是同樣的親人關係,能夠讓他們更好地理解男女平等的觀念。從而在他們以後的生活中創造一種男孩女孩都一樣的觀念。各位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