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善惡成敗,家庭父母的教育是關鍵,是決定性因素。
當過父母的人都知道,生養一個孩子已是不易,可比這更不易的是培養教育,讓孩子成人成才。這個過程不僅是對孩子的歷練,更是對父母的考驗。
縱覽古今中外,無論是名人,還是普通人,甚至是在我們身邊,出類拔萃者其家庭教育一定有其高明之處,同樣,碌碌無為,犯錯犯罪者其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必然是失敗的。
也就是說,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能走多遠。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無外乎言傳與身教,語言作為溝通交流的強大工具,具有扭轉乾坤的力量。父母透過語言不僅會表現出父母的格局,更能透過語言影響孩子的未來。
易中天:越沒本事的爸媽,越愛說這3句話
大部分父母是不是經常對孩子說以下這三句話:
“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都多,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都多” “你真笨/你真傻” “我都是為你好”
著名的易中天老師認為,在教育孩子時,經常聽父母說這三句話的孩子,他們會越來越反感甚至排斥父母。這樣的話語過於教條,並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父母不應該做孩子的導師,而是要做樣子。
少對孩子說這3句話,別成為孩子眼中“沒本事”的爸媽
1、“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都多,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都多”
這句話從年齡上講似乎沒什麼問題,也被很多父母常常掛在嘴邊。但仔細品味,會發現這句話帶著高人一等的傲慢和源自年齡的教條。很多教育專家都提倡父母與孩子是平等的,父母要與孩子做朋友。可在現實中,真正能成為孩子朋友,平等地與孩子交流的父母少之又少。
絕大多數的父母還是認為“我們生了你,養著你,我們對你有恩,就是在你之上的,而且我們年齡閱歷都比你多太多了,這些事我們都遇到過,知道怎樣做才是最安全的,而作為孩子就應該事事聽從順從。”
在孩子有一些新奇想法或是想要嘗試的時候,這句話就會蹦出來作亂,給孩子潑冷水。殊不知,這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讓孩子對父母變得言聽計從,永遠被父母壓制,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
久而久之,就會變得自卑,喪失創新和探索的意識,被教條束縛,只做最安全最萬無一失的事,最終變得平庸。
2、“你真笨/你真傻”
我們有時會聽到父母稱自己的孩子為“傻孩子”,“小笨蛋”,這看似帶有疼愛的語氣,可是如果孩子長期聽到父母這樣說自己,或是隨著長大,疼愛的感覺消失了,變成了“你真傻”或“你真笨”,那麼你還會覺得無所謂嗎?
孩子還在成長,許多事情,很多東西都是第一次見,第一次學,父母不能以自己的思路去衡量孩子。因為一道題不會,一件事沒有做好就以“你真笨”、“你真傻”來評價孩子,這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傷害。
隨著孩子長大,他能夠感知到語言和語氣背後的含義,聽多了批評和指責,孩子會懷疑自己,之後認定自己就是父母說的這樣,會產生自卑感,挫敗感,否定自己,做什麼都會畏手畏腳,不敢接受他人的鼓勵和讚美。
3、“我都是為你好”
天下沒有一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為孩子好。出發點是好,可結果是否也是一樣好呢?
父母說這句話的初衷是想讓孩子少走彎路,但不合適的一點,就是片面地站在了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而忽視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父母以他們的經驗和對未來的預測去教給孩子怎麼做事,做到什麼程度,或是向孩子籠統地解釋他們為什麼這樣做。可是從沒有考慮孩子願不願意,適不適合,是否真的對孩子有益,有利於孩子的自由發展。
父母一廂情願,道德綁架似的“我是為你好”,那麼就只會壓抑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在自己討厭的道路上掙扎,不敢去嘗試,對成長缺乏新奇的體驗和深切的領悟。由父母鋪好的路或許平穩,但總是少了分坎坷帶來的精彩與新鮮。
教育本就是一場修行,是父母與孩子互相成就的過程,不要讓語言限制了你的格局,更不要讓你的格局阻擋了孩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