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聊中伏,中伏一般有10到20天天,今年的中伏有20天,為什麼中伏有10天和20天之分呢?
這是因為夏至與立秋之間如果只有一個庚日,中伏就是10天,如果出現兩個庚日則為20天。中伏為20天的時候,我們通常稱為四伏天,但其實仍是三伏,只是中伏變長了。
“伏”的含義是什麼呢?
夏天最炎熱時候,也是陽氣達到最旺盛的時候,太陽的熱力完全將陰氣籠罩,所以陽氣鼎盛陰氣藏伏。所以三伏天的“伏”是指陽氣鼎盛,陰氣藏伏。立秋後由盛轉衰,迎來秋涼天氣。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日子,而三伏中最熱的是中伏。如果這個時候人們把握住了養生的關鍵時刻,可以把身體裡面的陳年舊疾排除乾淨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三伏貼”,三伏貼就是根據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對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冬天易發作的陳舊宿疾,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以辛溫祛寒的藥物貼敷在身體的不同穴位給以治療,可以減輕冬季發病時的症狀。瞭解“三伏”後我們言歸正傳。
今天主要是想給大家分享一個可以調節胃寒的特效穴——魚際穴。
一年四季中,寒來暑往的,寒氣雖為平常事,進入人體後則禍患無窮。中醫通常有六症之說,即寒、熱、溫、涼、虛、實,又有“百病寒為先”的說法,由此可見寒氣對人體的傷害是非常可怕的。
寒氣常傷人陽氣。太陽給大自然帶來光明和溫暖,失去了太陽,萬物便不能生存。而我們體內的陽氣如同太陽一樣,如果人體沒有了陽氣,體內就失去了新陳代謝的活力,不能供給能量和熱量,人體機能會失去作用,而寒氣會阻滯陽氣的執行,使血流不暢、關節痙攣等。
因為溼困脾胃,損傷脾陽,有的人平時脾腎陽虛而致水飲內停,所以多表現為畏寒肢冷、腹脹、洩瀉或水腫等。很多腸胃問題都是因寒而生的,腸胃就是中醫所的“脾”,負責掌管全身血流供應,如果腸胃功能不好,吸收能力差,食物營養便無法化成足夠血液提供身體所需,末梢血液迴圈自然就會變差。而刺激這個魚際穴恰恰可以幫助你把腸胃裡的寒氣排出體外。
【魚際穴】
屬手太陰肺經之滎穴,五行屬火。魚,即魚腹,指第一掌骨掌側隆起之肌肉狀若魚腹;際,邊緣。該穴位居魚形肌肉之邊緣,故名。
【穴位定位】
魚際穴位於大拇指根部,在肌肉隆起處和手背的交界線上,按上去的時候會觸到拇指根部的指骨,赤白肉際處。既大拇指下有一塊像魚肚子的地方魚際就在這塊邊上最敏感的那一點。
【功效療法】
具有清肺熱、利咽喉、調脾胃的功效。多用於呼吸系統,咳嗽,哮喘,上呼吸道感染小兒疳積,營養不良,胃脘痛,便秘等消化系統問題。 對頭面五官病症扁桃體炎,急慢性咽炎也有療效。
【調節方法】
用拇指指腹掐揉魚際穴10~15次,以區域性有痠痛感為度。也可用刮痧板輕輕刮拭。以出痧或打嗝為度。打嗝是排體內寒氣的一個反映,但胃寒重的人要堅持按揉,才能透過打嗝排出。有的人體經絡不敏感,就不會出現打嗝的現象。這個養生小方法什麼時候也能做,不過沒有這個時令效果好而已。
小福利
遇到有人哮喘突然發作時,可以用拇指指腹,在病人的魚際穴處用力向下按壓,並配合左右按揉,只需要3分鐘就能見效。
作者 心山育明德
給我一份關注,還您一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