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健康|起底生長激素百億市場,“增高針”究竟水有多深?

  未來網北京5月13日電(見習記者 李斌)“太捲了,成年人忙於身材管理,家長忙於孩子的身高管理。”有家長向未來網記者坦言。

  近日,首都兒科研究所生長髮育研究室釋出《3-15歲兒童標準身高表》,對照起孩子年齡對應的平均身高,許多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甚至還沒到及格線,於是開始了新一輪對孩子的“身高焦慮”。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2017年9月進行了一次範圍覆蓋全國近萬名兒童的調研,釋出《中國兒童身高管理現狀調研報告》。結果顯示,超過5成的中國兒童難以達到遺傳身高,近8成兒童的未來身高達不到父母預期。

  於是增高針市場迅速擴大,在這個市場中,商家舉著“定製身高不是夢”的牌子,帶領家長為孩子打針以此助力孩子身高。靠吞食家長對孩子身高焦慮而成長起來的百億“增高針”市場,究竟水有多深?又有多少企業在向家長“割韭菜”?

  01|父母的身高焦慮

  “身高是一個人的門面,影響伴隨一生,若是不達標,孩子日後的學業、事業選擇都會受到許多限制,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位年輕媽媽對未來網記者感嘆道。

  在百度搜索框輸入“孩子長不高”,檢索結果高達千萬,聯想詞條多為“孩子不長個怎麼辦”、“小孩子長個子慢怎麼辦”、“兒童身高體重對照表”,甚至有詞條顯示為“生長激素多少錢一針”,可見家長對孩子身高的焦慮。

  不少家長開始求助“增高針”,即生長激素,是一種人體腦垂體前葉分泌的肽類激素,能促進骨骼、內臟和全身生長。

  小林(化名)是一位9歲孩子的媽媽,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表示:“9週歲零三個月的時候身高還是128釐米,雖然身高處於正常範圍,但因我和丈夫個子都不高,認為身高是男孩子的門面,所以格外關注孩子的身高,也會定期去醫院檢查,目前兒子骨齡8歲,生長因子也處於正常水平。”

  但是醫院給出的診斷是遺傳性矮小症,預估兒子成年身高165釐米,小林坐不住了,經過和醫生的多次溝通,並在網上做了許多功課後,還是決定藉助外力,趁骨頭還沒有完全閉合,給兒子打一段時間生長激素試試。

  小林向記者介紹,當時的堅持給孩子打針的決定沒錯,堅持早睡、每天喝牛奶、跳繩運動加上打針,兒子第一個月就長高了2釐米,雖然醫生說第一個月會增高速度比較快,之後會放緩,但還是非常開心的。

  小林是幸運的,對增高針趨之若鶩的家長中,很多都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這其中就包括杭州的一位家長,根據媒體報道,其花費48萬元,孩子卻僅僅長高1釐米,由於事件的持續發酵,生長激素還因此被新華社點名。

  根據媒體報道,新華社釋出文章《身高焦慮就打“增高針”?危險!》當晚,主營生長激素的長春高新(000661.SZ)股吧就炸了鍋,次日,包括長春高新、安科生物(300009.SZ)在內的生長激素相關標的就被投資者用腳投票,其中長春高新競價就遭到了資金的拋售、跌停板上封單近3萬手。

  增高針陷入輿論風波,除了在資本市場掀起一場風波外,其背後巨大的生長激素市場也隨之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02|百億生長激素市場

  家長對孩子身高的焦慮,滋生了規模接近百億的增高針市場。

  由人民日報社主辦,懷化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承辦的“中國兒童生長教育健康傳播行動”資料顯示,我國兒童矮小症發病率為3%,所有矮小人口中,4-15歲的需要治療的患兒約有700萬。目前,每年真正接受合理治療的患者不到3萬名。商家盯上了這塊大蛋糕,於是市場上充斥了號稱“花費10萬元,長高5釐米”等各類定製身高的增高針。

  資料顯示,我國生長激素行業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9.1億元增至2019年的58.89億元,增幅高達547%。國際知名諮詢公司Frost&Sullivan預計,2018-2030年中國生長激素年複合增長率可達15.7%,2030年市場規模將超220億元。

  追根溯源,談生產激素要講回1985年,美國FDA批准生物製藥公司基因泰克的重組人生長激素上市。正是這次獲批,讓人類看到了身高增長的希望。生長激素像一陣頗具傳奇色彩的狂風從美國吹往世界各地。

  直到1998年,長春高新子公司金賽藥業上市第一支重組人生長激素粉針劑,終結了國外藥企瓜分國內市場的局面,採用經銷的方式迅速開啟市場,一番野蠻生長後,幾乎將國外藥企擠了出去,帶領中國企業佔據國內95%的市場份額,長春高新也坐實了國內生長激素第一股的寶座。

未來健康|起底生長激素百億市場,“增高針”究竟水有多深?

  (資料來源:長春高新年報 製圖:未來網)

  根據公司年報,長春高新2019年、2020年及2021年營業收入分別為73.74億元、85.77億元及107.47億元,對應年份營收同比增長37.19%、16.31%、25.30%,對應地,同期利潤分別為28.20億元、39.13億元及46.17億元。

  長春高新2021年年報顯示,從事基因工程生物藥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的子公司金賽藥業,主要產品為注射用重組人生長激素(粉針劑)、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水針劑)、聚乙二醇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長效水針劑)等人生長激素系列產品及輔助生殖、婦女健康、醫療器械、兒童營養品、創面癒合等領域產品,貢獻收入為81.98億,佔總營收比為76.28%,是公司收入的中堅力量。

  另外,根據官網資訊,為了鞏固在生長激素領域的地位,長春高新還投資1500萬美元參與新型生物口服制劑(口服生長激素等)專案合作開發。

  高額利潤的吸引下,不少製藥企業逐步佈局生長激素業務。

  2021年1月,科興製藥(688136.SH)就宣佈將建設2000萬支生長激素生產線,致力提升公司生長激素產能200%。2021年11月,製藥大企濟川藥業(600566.SH)也因釋出出資20億元與天境生物(IMAB.NASDAQ)合作生產激素專案的公告而引起不小的熱議。

  3月15日,億帆醫藥(002019.SZ)釋出新聞稿稱,其研發的長效重組人生長激素F-899已收到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簽發的《藥品臨床試驗批件》,有望成為一種更安全便捷有效的生長激素缺乏症替代療法。

  除此以外,根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華潤三九(000999.SZ)、福安藥業(300194.SZ)、通化東寶(300867.SH)、仁和藥業(000650.SZ)等多家制藥企業都有生長激素產品處於臨床試驗或研發階段。

  03|增高針到底該不該打?

  既然市場上已經有如此成熟且足量的生長激素供應,是否身高達不到理想狀態的人都可以求助增高針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生長激素需要對症。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內分泌遺傳代謝科副主任醫師李豫川表示,“增高針”在臨床上並沒有神奇的效果。孩子身材矮小可能由很多原因導致,要找到根本,對症下藥才有好的治療效果。

  除此以外,注射生長激素需要進行詳細的身體檢查,包括血糖、甲狀腺功能、IF-I及垂體MRI、骨齡、胰島素生長因子等等。

  以上專案檢查後,根據正規醫院醫生建議,結合孩子的身高體重情況詳細制定注射計劃,包括注射量與注射週期等,另外,還要根據骨齡情況定是否需要注射抑制劑,以達到抑制性腺發育的作用,防止因注射生長激素引起孩子早熟的問題。

  除此以外,生長激素的使用還需定期監控。部分患兒注射生長激素後,會出現疲勞、乏力、虛胖等症狀,部分面臨內分泌紊亂、股骨頭滑脫、脊柱側彎等問題,甚至在注射生長激素後會發生糖尿病,讓不少家長望而卻步。

  值得注意的是,注射生長激素還應認準正規醫療機構。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組長傅君芬認為,“身高問題背後交織著複雜的醫學問題和社會問題,生長激素的使用應當慎之又慎,目前醫美機構各方面都達不到要求。”

  早期生長激素在國內興起,龍頭企業採用經銷商的方式爭奪市場,具體為生產廠商業下發藥品,經過醫藥代表抵達患者,導致許多醫藥代表為了完成銷售業績誇大藥品效用,為孩子身高焦急的家長將增高針視為“神藥”,幸運的患兒身高得到了助力,也有不少孩子輕則收效甚微,重則導致不可逆的併發症。所以才有了增高針屢屢翻車,被新華社等媒體點名,提醒消費者提防營銷陷阱。

  對於孩子身高,家長還應理性對待,切不可揠苗助長。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曾公開表示:“如果他的骨骺已經閉合了,給他開生長激素,這就等於前面有一堵牆,還在拼命地踩油門,這不是車毀人亡嗎?”

  最後,希望家長認識到,增高針不是靈丹妙藥,體檢中生長激素水平正常的矮小症患兒大可不必為了打針而打針。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416 字。

轉載請註明: 未來健康|起底生長激素百億市場,“增高針”究竟水有多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