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型家暴”正在蔓延,家長正在對孩子“施暴”,自己卻渾然不知

由 展東明 釋出於 健康

都說“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是很多老一輩人信奉的一種教育方式,老人們都覺得,只有對孩子嚴厲管教,才能讓孩子有約束感,才能更有出息。

如今,孩子的教育問題依舊是所有家長都最為關注的話題,但教育方式卻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

以前的時候,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先學會“做人”,當孩子做錯了事情的時候,家長基本上都是先打一頓再說,我們很多人都在“棍棒教育”下成長。

而現在的教育方式和以前的“棍棒教育”有很大的不同,現在的父母更注重“科學育兒”,對這種教育方式也很是推崇。

以前的時候,孩子一旦犯錯,那家長就會對孩子教育,一次兩次都不管用的話,那家長就會對孩子進行“混合雙打”。

但是,當代很多人都覺得,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要講道理,要讓孩子懂得其中的厲害,和孩子好好溝通讓孩子改正就可以了。

所以,有很多家長開始熱衷於說教,嘴上對孩子各種嚴厲的教育,對孩子說一堆大道理,從不動手打孩子,卻讓孩子覺得更加“無語”。

當家長的教育方式發生轉變,人們對“棍棒教育”越來越嗤之以鼻,覺得這是一種家暴,以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是非常愚蠢的一種方式。

可是,當很多家長沉浸在自己的“科學育兒”方式中的時候,卻不知道,自己正在對孩子進行一種“新型家暴”。

也許,家長愛孩子是毋庸置疑,但是,家長愛孩子的方式卻讓孩子無法接受,而這種方式,也被譽為一種“新型家暴”。

不是動手才算是家暴,一種“新型家暴”正在蔓延,家長卻渾然不知

原生家庭對我們有著太大太深的影響了,一個家庭的好壞對於我們來說,意義是很不一樣的。

有的人性格開朗,活潑好動,思想天真爛漫,這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很美好的原生家庭,家庭氛圍和諧,父母懂得教育。

但是,也有的人長大之後性格沉默寡言,對自己極度的不自信,這就和原生家庭有著很大的關係,多半是原生家庭有關係。

所以,父母要多多注意,平時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尤其是以下幾種行為,對孩子都是一種傷害,都屬於“新型暴力”的範疇。

·對孩子太冷漠

所有的感情在親情面前全都不堪一擊,親情是可以治癒一切的,但如果孩子從小就沒有享受過親人之情,那孩子的人生是有缺憾,是不完整的。

相信大家都看過家族倫理劇《都挺好》,在劇中,姚晨飾演的蘇明玉是一個非常讓人心疼的角色,而看到她,我們也能清楚,一個冷漠的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在劇中,蘇父蘇母有多愛兒子就有多冷漠女兒,從小到大,女兒的各種要求都得不到滿足,雞腿都沒有女兒的份,也很少在女兒面前笑。

而且,在女兒面前,基本上都很少微笑,對女兒也是不聞不問,像是家裡面的借宿者,就算是蘇明玉長大之後成為了一個女強人,卻還是奢望家庭的溫暖。

而且,並不是所有孩子都是蘇明玉,但卻有很多家長都是按照蘇父蘇母的方式對待孩子,所以,家長對待孩子的時候,要注意自己和孩子的相處方式,別讓孩子變得自卑。

·對孩子不耐煩

都說“三歲四歲招人煩,五歲六歲貓狗嫌”,當孩子到了這個年紀的時候,正是活潑好動,天真好奇的年紀,也正是需要父母陪伴自己的年紀。

而有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時候,總是沒有耐心,不去聽孩子說什麼,沒有耐心陪孩子玩耍,對孩子各種不耐煩。

而一旦對孩子出現這種情緒,家長的耐心幾乎為0,而孩子的心思敏感,覺得父母不理自己是自己的問題,那自己如果安靜一些,父母是不是就會喜歡自己了?

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這樣的態度,那孩子就會形成討好型人格,長大之後也沒自信,做事情畏首畏尾。

·不搭理孩子

現在的父母壓力非常大,經濟壓力、工作壓力、情感壓力等等,這些都堆積在父母的身上,確實會讓父母覺得累。

但是,即使再累也要自己內部消化,在面對孩子的時候,父母依舊要保持對孩子的熱情,保持和孩子相處的時間。

很多家長回到家之後就把孩子放在一邊,自己玩手機或者看電視,和孩子沒有互動也沒有交流,那孩子的童年肯定是無聊又沒有親情的,這也算是家長給孩子的一種家暴。

看完這篇文章,大家覺得你符合上面的情況嗎?你有對孩子實施“新型暴力”嗎?歡迎留言討論!

有關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擾,都能為您答疑解惑,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讓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