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增城一名兩年前曾因腦出血入院搶救的阿姨,在天氣降溫之下,竟再次腦出血進了醫院。幸好搶救及時,性命無憂。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神經外科陳陸馗教授、心血管科趙益業教授提醒,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是一年中心血管病高發時間段,老年人尤其需要注意,尤其是目前廣州連續陰雨,氣溫下降幅度較大,易引起血壓波動導致發病,有高血壓等的慢性病患者要多加防範,防寒保暖,避免勞累過度和情緒激動。
倒春寒來襲 阿姨再度腦出血
2022年2月4日大年初四早上,一波冷空氣仍未“撤離”,來自增城的53歲李阿姨(化名)突發昏迷,被送到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科。CT提示右側顳頂葉大量腦出血(約122毫升),腦疝,病情危急!大年初四值班的醫護人員第一時間開通綠色通道,神經醫學中心兼神經外科主任陳陸馗團隊成功為李阿姨完成右顳部小骨窗腦內血腫清除術,術程順利,術後患者恢復自主呼吸,目前正在康復治療中。
據瞭解,李阿姨2年前曾因左側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在該院接受左小骨窗經側裂左基底節區腦內血腫清除術,術後恢復良好。沒想到冬春之交一場冷空氣,竟讓她再次患病。
氣溫波動大 腦出血發病增多
陳陸馗介紹,冬春季氣溫驟升驟降明顯,腦出血發病病例明顯增多。今年廣州春節連續陰雨,氣溫下降幅度較大,引起血壓波動,更容易導致發病。李阿姨既往有腦出血病史,屬於腦出血發病高危患者,此次發病不同於2年前左基底節區出血,本次為右顳部出血,出血量巨大,病情進展迅猛,好在李阿姨家屬及時發現並第一時間送往醫院才轉危為安。
陳陸馗說,腦出血又稱“腦溢血”,是指非創傷性腦內血管破裂,導致血液在腦實質內聚集, 佔全部腦卒中的25%~55%。每年約每10萬人中就有12~15人發生腦出血,而且腦出血發病急進展快,發病1個月的死亡率高達35%~52%。
腦血管隨著年齡會發生粥樣硬化變得薄弱。高血壓腦出血以50~60歲的高血壓患者多見,由於情緒、天氣變化、便秘、屏氣等因素導致血壓突發升高,從而引發本身硬化薄弱的血管發生破裂。
高危人群警惕這些症狀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心血管科趙益業主任醫師提醒,患有高血壓、長期吸菸、熬夜、壓力大,飲食不平衡、少運動、血脂異常、糖尿病、慢性腎臟病、代謝綜合徵、睡眠障礙患者都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在冬春交替時節要特別注意防範。
心血管病發病時,通常表現為血壓異常波動和痙攣,患者會出現胸悶,有難以形容的壓迫感。這些症狀如果在5-15分鐘內不能緩解,屬於心血管病的急性發作,應馬上就醫。
陳陸馗也提醒大家,腦出血前多無預兆,往往突然發生,若出現以下症狀需警惕,請及時就醫:
1.劇烈頭痛或長期頭痛突發加重,尤其伴有嚴重噁心嘔吐,或頸背部疼痛等;
2.突發肢體麻木、無力、口角歪斜等;
3.突發說不出來話,或說話含糊,或聽不懂別人說話等;
4.視物模糊、眼部脹痛和重影等;
5.原因不明的睏倦或神志不醒,躁動,尤其伴大小便失禁等;
6.突發的頭暈、視物旋轉,暈倒在地,意識模糊或昏迷。
心血管病為什麼在冬春季高發?
趙益業介紹,心血管病在冬春季高發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驟寒驟熱。低溫下,血管收縮容易引起重要臟器如心臟缺血缺氧;晝夜溫差大,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功能容易出現紊亂,誘發急性病症風險增加。
2.血壓波動大,加速動脈硬化的形成和發展。
3.冬季霧霾激發血管炎症反應;氣壓低、空氣中氧濃度也低,心肺功能欠佳的患者易缺氧。
4.上呼吸道感染髮生率上升,心臟負擔增加,容易誘發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心力衰竭也更容易出現。
5.運動減少。由於天氣冷,戶外活動減少,久坐不動疊加低溫,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流緩慢,增加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
6.飲食不當。適逢新春佳節,市民往往容易攝入更多高脂肪飲食,引起肥胖,血壓和膽固醇水平升高。
做好這幾點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1.穩定血壓,防止血壓的反跳及過度波動;
2.調整情緒,保持樂觀,避免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
3.清淡飲食,多吃水果、蔬菜、豆製品,配適量瘦肉、蛋、魚,少吃動物內臟,忌菸酒;吃飯七成飽。
4.保持大便暢通。(用力排便,腹壓升高,血壓和顱內壓均升高,可導致血管破裂);
5.防寒保暖,戶外活動不宜晨起過早,過度運動;
6.注意勞逸結合,合理安排工作,堅持適當體育鍛煉,保證足夠睡眠,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
7.嚴格遵醫囑規範用藥,勿隨意更換調整用藥。
8.老人晨起不要急於下床,要緩緩起身。
9.老人早起飲溫開水500毫升,一日三餐外多飲些水,有助於使血液稀釋,避免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