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打“性抑制針”,別為了身高而忽視健康

給孩子打“性抑制針”,別為了身高而忽視健康

□夏明霞 (西南科技大學)

據《錢江晚報》報道,杭州張女士為了讓9歲女兒長高,帶女兒去醫院打“性抑制針”,半年時間花費了近10萬。在身高焦慮下,越來越多的父母將目光投向“生長激素針”“性抑制針”,企圖透過醫療手段改變孩子的身高。“吃中藥,到處求偏方,逼著孩子喝牛奶,每天讓孩子去摸高,還有家長每天堅持給孩子拉300下腿……”為了讓孩子長高,焦急的父母們可謂是“奇招百出”。

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公佈的調查資料顯示,我國兒童性早熟發病率約為0.43%,全國約有53萬名患兒。兒童性早熟可能造成身高增長期短、自卑心理、性行為提前等影響。但實際上並非所有性早熟兒童都需要打針,兒童生長髮育專家王春林醫生強調:“中樞性性早熟的孩子,才有可能需要打抑制針。”

“生長激素”“性抑制針”本是針對某類具體病症的藥物,卻被部分父母當作孩子長高的“良藥”,難免有拔苗助長之嫌。希望孩子高個、聰明、漂亮,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這種試圖透過極端醫療手段來謀求改變的方式,顯然違背了孩子自然生長髮育的規律,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作為醫療藥物,“生長激素”和“性抑制針”自然不能隨便打,需要根據孩子身體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如果盲目地濫用藥物,將可能引發不良副作用,影響孩子的健康。據新華社報道,真正需要生長激素治療的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絕大多數的孩子只需常規飲食、運動、睡眠指導。生長激素分泌正常的兒童是不能注射,否則會導致內分泌系統紊亂等問題。

然而面對長高的誘惑,許多父母都選擇自動忽視這些負面影響,甚至產生了“搏一搏”的賭徒心理,用幾十萬和潛在的健康風險去搏一個看起來還不錯的身高。這些看似“瘋狂”的行為,實質上源於父母過度焦慮的心態。高壓社會下,父母們都不願意讓自家孩子輸在起跑線,不管有沒有用、有沒有科學依據,總要“試一試”才好。

此前網路上就曾曝出過“量子波動速讀”“全腦培訓”等違規培訓班,聲稱可以讓孩子“幾分鐘看完一本書”“矇眼識字辨色”。然而這些僅用常識即可識破的拙劣騙局,卻因為瞄準了家長的焦慮心理,引得無數父母趨之若鶩。從學業到容貌,再到如今的身高,過度焦慮的父母們生怕自家孩子被落下,殊不知自己早已在不知不覺間陷入了誤區。

未來本就難以預測,孩子能不能長高?會長成什麼樣?這些自然之事父母若過度憂慮,未免庸人自擾。在尊重自然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孩子的成長更需理性看待,切莫將“關心”之手伸得太長,反而畫地為牢。

來源:紅網

作者:夏明霞

編輯:劉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49 字。

轉載請註明: 給孩子打“性抑制針”,別為了身高而忽視健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