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及時診治很重要!壓力監測灌注自適應射頻消融導管帶來革新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任璇)“早期節律控制可以降低房顫患者的住院和死亡風險,而導管消融就是最有效的節律控制手段。但是很多患者、甚至醫生並不瞭解這種治療手段。”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國家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心律失常中心執行副主任,兼任心律失常中心二病區執行主任龍德勇在2月27日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採訪時指出房顫治療及時合理的重要性。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國家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心律失常中心執行副主任,兼任心律失常中心二病區執行主任龍德勇教授
房顫及時合理的診治非常重要房顫即“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快速心律失常疾病。據北京安貞醫院馬長生教授牽頭的全國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中國成人房顫患病率約1.8%。估計目前約有超2000萬房顫患者[1]。房顫不僅可能引發心源性猝死、心力衰竭等心臟相關併發症,還會使腦卒中的風險增加5倍[2],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明顯損害。
“很多人得了房顫,自己並不知道,因為大約三分之一的房顫患者症狀不明顯或者沒有症狀,直到出現了房顫的併發症如腦卒中、心衰才去就醫。所以及時發現房顫、做到早診斷、早治療非常重要。”龍德勇主任強調,如果發現心率不齊、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波動、胸悶、心慌,需要及時就近做一份心電圖,能幫助確診房顫。
龍德勇主任介紹,房顫目前的治療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抗凝治療,目的是預防腦卒中;二是改善症狀,主要是透過導管消融手術和藥物控制心室率;三是相關合並症的管理,即管理好血壓、血糖、血脂等其他合併疾病,“現實中很多房顫患者合併高血壓、高脂血症、呼吸睡眠暫停等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未給予同時治療”
“導管消融是房顫治療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已經歷了近30年的發展。”龍德勇主任介紹,作為微創手術,其風險較低,恢復也很快。手術過程一般持續1~3小時,術後第2天就可以走著出院了;術後3天就可以進行基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但需要避免負重;術後1周,就可以恢復正常生活。
新壓力監測灌注自適應射頻消融導管帶來革新三維視覺化平臺支撐下的標測及射頻消融目前是房顫導管消融的主流技術,透過微創穿刺將射頻消融導管置入心臟後釋放射頻能量,產生熱量破壞心肌組織,幫助患者恢復和維持竇性心律。在這個過程中,導管頭端溫度變化的監測和控制,對手術安全性至關重要。
龍德勇主任介紹,近年來,隨著創新器械的飛速發展,導管介入消融治療房顫進展迅速。最新的一次性使用壓力監測射頻消融導管,已經在中國正式上市。這種消融導管具有66孔壓力監測微電極,該射頻消融導管最大的特點是擁有灌注自適應功能,透過智慧軟體演算法和特別的消融能量以及冷鹽水灌注裝置,實現靈敏的溫度監測和自適應鹽水灌注,比較好地解決了消融過程中,導管頭端溫度過高的風險和消融能量有效釋放的矛盾,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升了消融的效率,比如可以採用高功率(90瓦)消融模式僅需4秒即可破壞心臟內異常病變,這一技術使得消融能量輸出更智慧、更個體化,效果更可靠、安全性更高,同時縮短房顫手術時間,提升手術效率,預計將原有手術時間從2小時縮短至1小時。可以說是重新定義了高功率消融,為房顫導管消融帶來了革命性改變。
“未來隨著三維視覺化技術及新型消融能量的不斷髮展與更新,將使導管消融更安全、更有效,學習曲線更短,使更多患者受益。”龍德勇主任指出。
參考資料:
- Prevalence and risk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China: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https://www.thelancet.com/action/showPdf?pii=S2666-6065%2822%2900054-2 ↑
- D'Souza A, Butcher KS, Buck BH. The Multiple Causes of Stroke in Atrial Fibrillation: Thinking Broadly. Can J Cardiol. 2018;34(11):1503-1511. doi:10.1016/j.cjca.2018.08.036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404753/#:~:text=Atrial%20fibrillation%20%28AF%29%20is%20numerically%20the%20most%20important,reduces%20the%20risk%20of%20stroke%20by%20approximately%20two-thir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