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六歲內兒童運動量標準出爐!若達到以下要求,孩子或能多長八釐米

由 撒宏才 釋出於 健康

都說“生命在於運動”,近幾年國家也號召“全民運動”,鼓勵中小學生每天戶外運動兩小時。

0~6歲,正是孩子體格發育的關鍵期,需要加強運動才有助於其身高以及免疫力的提升。而從世衛組織中公佈的資料來看,全球有81%的青少年,運動量都不達標。

究竟如何把握這個度呢?或許你需要看看這份新出的“六歲內兒童運動量標準”。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路,圖文均無關

六歲內兒童運動量標準出爐,你家小孩達標了嗎?

不同的年齡段,孩子的運動量、運動方式和運動強度都有所不同——

0~1歲:“少抱多趴”,以輕度運動為主。

例如日常的抬頭、翻身、坐立、爬行等,隨著月齡的增加,孩子學會的運動愈發多,活動量也在增加。

建議每日可以練習15~20分鐘,不過要注意循序漸進,父母也要給寶寶鍛鍊的機會,不要成天都抱著孩子,這樣才能增強其身體的肌肉力量和四肢的協調能力,孩子發育的速度也能加快。

1~3歲:適度的中度運動

這一階段的幼兒肢體力量增強,加上孩子的運動神經也慢慢發育成熟,能夠每天進行少量多次的中度運動,保證每天24小時內累計180分鐘的運動量。

不過注意:這裡的180分鐘,指的是全天的累計,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且也要注意循序漸進,觀察孩子的適應能力,部分身體比較弱的小孩,可以適當降低標準。

建議的運動方式:騎兒童車、游泳、快走等。

另外這個階段的小孩多比較好動,而且經常在地上打滾、到處跑來跑去,這些都算是運動,父母不必阻止,大可讓孩子去消耗精力,晚上也會睡得更香,不過要提醒孩子注意安全。

3~6歲:以中強度運動為主

根據《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中提出:

學齡前兒童每天24h內的累計運動時間應至少達到180分鐘。

每天應進行至少120分鐘的戶外活動 ,天氣惡劣的時候可以改成室內活動。

每天應儘量減少久坐行為,60分鐘左右可以起來活動一下身體。

建議的運動方式:跳繩、籃球、體操、游泳、乒乓球、跆拳道等。

注意的是:上述的運動要求標準,如果孩子能達到,往往比那些不愛運動的小孩平均要高出4~8釐米。這也就是說,你家小孩或許能多長八釐米。

另外,戶外運動還能夠幫助放鬆眼部肌肉,緩解視力疲勞,進而預防近視。

不過雖然說運動有諸多好處,還是要注意運動量的合理性,以及運動方式的選擇,有些運動不適宜孩子太早做,容易加重心臟負擔不說,還可能影響骨骼的正常發育。

以下運動,六歲內的孩子不宜進行

1、長跑

專家建議:6歲前的兒童不適合一次性路程超過2000米以上的長跑。

發育期的孩子不像成人,其骨骼尚且發育完善,骨質較為脆弱,遠距離的長跑往往容易對孩子的骨骼、關節造成磨損,反而影響身體健康。

另外,長跑的消耗量較大,比較考驗孩子的心肺功能。很多家長和孩子沒經過專業的訓練,跑步的發力姿勢和呼吸頻率都不夠科學,更加容易受到傷害。

最後提醒:即使是平時的短跑,也要讓孩子穿上舒適的運動鞋,保護好他們的腳部骨骼發育,以免不小心扭傷或者摔倒。

2、登山或者攀巖

這兩類運動都比較考驗孩子身體的耐力,其實也就是心肺功能,由於兒童的心臟只有成人的三分之一,他們的攝氧量不如成年人多。

而登山和攀巖又是屬於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如果沒注意調整,就會給心肺造成太大的壓力,導致孩子氣喘吁吁,呼吸困難。

還有在做這兩項運動前,要提前拉伸(熱身),如果盲目的開始,身體沒活動開,更容易出現腿部抽筋和韌帶拉傷。

延伸閱讀:如何判斷孩子的運動量是否足夠?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觀察他們運動後的狀態:

如果你發現他們運動完以後,呼吸相對平穩,而且神態自如,說明運動量尚可,在孩子的接受範圍以內,可以根據情況適度加強運動量;

若發現他們的呼吸有些紊亂,變得急促起來,面部漲紅微微出汗,又開始喘氣,說明運動量已經足夠,不需要增加;

最後,如果臉色通紅、出汗量非常大,而且心率異常快,已經喘不上氣,孩子幾乎不能完整地說完一句話,說明運動強度較大,需要考慮降低。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每天運動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