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什麼你的孩子脾氣不好?3個原因,其中一個與媽媽有關,要重視

由 都超英 釋出於 健康

離離(化名)的孩子已經2歲了,在家裡完全就是“混世魔王”,每天打完爺爺打奶奶,動不動就發脾氣、摔東西,弄得全家頭疼不已。為了改正孩子的壞毛病,離離好說歹說沒用,最後還上手打了孩子,哪知孩子脾氣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拾。

透過對孩子性格的對比會發現,有些孩子好像天生性格比較性格溫和,而有些孩子卻顯得“天生脾氣暴躁”。同樣是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性格的極大反差呢?本文總結了3種原因,其中一個與媽媽有關,家長要引起重視。


為什麼你的孩子脾氣不好?其中一個原因與媽媽有關

懷胎十月、一朝分娩實屬不易,帶孩子更是不易。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媽媽們除了身體上的勞累之外,更多是面對孩子“天真無邪”的行為,會感到“心累”。孩子的性格,也就在媽媽們潛移默化的情緒中被影響。

媽媽情緒不穩定,是造成孩子脾氣不好的根本原因

一個脾氣不好的孩子背後,多數是有一個情緒不穩定的媽媽。媽媽為什麼會情緒不穩定?多是源於家庭另一半責任感的缺失、得不到關愛,所以會讓媽媽們面對孩子的哭鬧、以及磨人的行為時爆發自己的情緒。而孩子很容易在媽媽不穩定的情緒中,被潛移默化影響,變得脾氣不穩定。


媽媽情緒不穩定,背後多是因為有個在家事上缺席的爸爸

一個情緒不穩定的媽媽背後會有一個在家事上缺席的爸爸,一種爸爸是在家時完全是一個甩手掌櫃,完全不管家務和孩子;還有一種爸爸常年不在家,導致媽媽帶孩子無人幫忙。這兩種“爸爸”缺席的家庭,媽媽的情緒都會不太穩定。


孩子脾氣不好,一般還有這2個原因

孩子脾氣不好,主要的原因來源於孩子的主要撫養人,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容易被耳濡目染成為家長的樣子。除此之外,孩子之所以脾氣不好,還有這2個原因。

得不到關注

很多家長在帶孩子的時候,美其名曰“陪伴孩子”,結果是給孩子一堆玩具,而自己在旁邊玩手機。殊不知在孩子的眼裡,其實這是一種“忽視”,會讓孩子覺得家長不在乎自己,心思不在自己身上。這種因得不到家長關注產生的憤怒,孩子就會透過發脾氣或做出一些暴力行為來引起家長的關注。

不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3歲以前的孩子還不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但內心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就會透過發脾氣、摔東西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家長不要過早地把孩子“不好”的行為當做是孩子脾氣壞的象徵,及時進行引導,孩子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後,這種情況就會慢慢減少。


面對孩子暴躁情緒,家長該如何應對?

家長有個脾氣不好的孩子,對於家長來說無疑是一件頭疼的事情,在家裡脾氣暴躁還有家長的容忍。可一旦步入社會,則很容易造成孩子被貼上“壞孩子”標籤,也會影響孩子今後的社交能力。面對孩子暴躁情緒,家長該如何應對呢?以下2個方法供參考。

方法一:等孩子冷靜後,“一對一”好好說

孩子的脾氣都是短暫的,可能只是為了某個心理需求。在孩子摔東西發脾氣的時候,家長等待孩子發洩完後,把孩子單獨帶到一個房間,對孩子說“你剛剛摔東西是不是想要表達什麼,但是你摔東西媽媽是不會滿足你的要求的,下次你好好跟媽媽說,媽媽才會考慮要不要滿足你的需求”。

家長等待孩子情緒冷靜後,再採取“一對一”的溝通方式,目的是讓孩子知道“發脾氣是不能得到心理需求,任何事都得好好說才有商量的餘地”。


方法二:冷處理

孩子在發脾氣或是摔東西的時候,他們的目的是想讓家長看到並且來滿足他的心理需求。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先採取冷處理的方式,假裝不要去看孩子,離開房間做自己的事情。等孩子發現自己的壞脾氣無人理會時,就會覺得這種發脾氣的方式沒效果,便會安靜下來。

CiCi媽寄語:家長儘量避免在公眾場合教育孩子

孩子經常會不分場合地哭鬧、發脾氣,這時家長可能會覺得比較難堪生氣。這個時候如果家長採取吼叫、打罵的方式來制止孩子,有些孩子可能對這種方式比較受教,有些孩子則可能愈演愈烈。不管哪種,在公眾場合教育孩子是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把孩子變成一個自卑內向膽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