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中醫裡也稱為“洩瀉”,中醫根據辨證理論,將小兒腹瀉分為五種型別,根據小兒腹瀉型別,提供相應的中成藥和食療法。下面看看治療小兒腹瀉的中成藥和食療法吧。
1、風寒型
表現:便便稀溏,色淡多沫,臭氣輕,腸鳴腹痛,或伴發熱、鼻塞、流清涕。舌苔白滑,脈浮。
中成藥:①藿香正氣丸,每次2~3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②暑溼感冒沖劑,每次5~10克,每日3次,開水沖服。
食療法:①防風3~5克,藿香2~3克,蔥白2莖,白蔻1克。加水共煎,沸後10分鐘,取汁去渣。另用粳米30克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藥汁,煮成稀粥服食。每天分2次服完,連服3天。②藿香5克,白蔻1?5克,生薑2片,水煎沸後10分鐘,取汁代茶飲,或加紅糖調味服。
2、溼熱型
表現:發熱或不發熱,便便如水樣,內有不消化食物,色綠或黃,或有少許粘液,每天十餘次,肛門灼熱,小便量少色黃。舌紅苔黃膩,指紋紫。
中成藥:葛根芩連片,每次1~2片(每片重0.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食療法:①生苡米30克,白頭翁15克,高梁米、白糖各適量。高梁米放鍋內爆炒,取6克與苡米、白頭翁同煎取汁,加白糖調服。每天1劑,分2~3次服用,連服數天。②鮮竹葉15克,生石膏20克,扁豆10克,荷葉蒂1個。洗淨後加水煎煮,取汁去渣,再入粳米50克,同煮成稀粥,每天分2~3次服食。
3、傷食型
表現:腹脹腹痛,瀉前哭鬧,瀉後痛減,便便臭氣很重,矢氣較多,口臭納呆,常伴嘔吐。舌苔厚膩,脈滑。
中成藥:①保和丸,每次3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②兒滯靈沖劑,每次5克,每日2次,溫開水沖服。
食療法:①萊菔子9克,雞內金6克,淮山藥、白糖各適量。將萊菔子、雞內金水煎取汁,去藥渣。將山藥研粉,與藥汁一起煮粥,調入白糖服食。連服3~5天。②鮮胡蘿蔔2個,炒山楂15克,紅糖適量。水煎服,每天1劑,分數次服用,連服2~3天。
4、脾虛型
表現:時瀉時止,日久不愈,便便稀溏或有不消化食物,食後即瀉,面色蒼白,睡眠露睛。舌淡苔薄白,脈沉無力。
中成藥:①小兒止瀉片,每次3克,生日2~3次,溫開水送服。②參苓白朮丸,每次2克,每日2次,空腹時大棗煎湯送服。
食療法:①黨參6克,茯苓9克,大棗5枚,炒米30克,紅糖適量。加水煮粥服食,每天1劑,分次服用,連服2~3天。②雞內金1個,淮山藥30克,糯米適量,雞內金和山藥炒香研末,每次5克,同糯米煮粥食,每天1劑,連續數劑。
5、脾腎陽虛
表現:久瀉不愈,日輕夜重,黎明更甚,便便如水樣,有不消化食物,腹痛喜暖,形體日見消瘦,四肢發涼。舌淡苔滑潤脈沉遲弱。
中成藥:①附子理中丸,每次3克,每日2~3次,空腹時溫開水送服。②四神丸,每次3克,每日1~2次,溫開水送服。均可合用十味石榴丸,每次3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食療法:栗子仁與白糖適量。將栗子仁磨成粉,煮成稀糊,加白糖調勻喂服。每天1~2次,連服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