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比腎虛更可怕,為什麼脾虛人就等於毀一半?早預防早調理
人體有五臟,心肝脾肺腎,在這五臟中,脾應該是最不受關注的了。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不良習慣的形成,有很多人都出現了脾虛的情況,就不得不讓人關注這個不受重視的臟器。它雖不起眼,對人體的作用還是挺多的,若是出現損傷,呈現虛弱狀態,就會給身體帶來很多的問題。若是能早點發現身體上發現的失常,或許可以早點調理脾臟。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升清化濁。它將我們吃下去的各種食物,包括水谷飯菜等,在胃消化之外,對食物進行運化,將它們運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簡單地來說,脾相當於人體消化和代謝系統的發動機,為食物等的輸送提供能量。脾與胃是連在一起的,它共同運轉的結果,就是為人體提供足夠的營養。胃管消化,脾管運輸。
《醫宗必讀·脾胃後天本論》:“脾何以為後天之本?蓋嬰兒既生,一日不食則飢,七日不食則腸胃涸絕而死。經曰:安谷則昌,絕谷乃亡。猶兵家之糧道也,餉道一絕,萬眾立散;胃氣一敗,百藥難施。一有此身,必資谷氣,谷入於胃,灑陳於六腑而氣生,和調於五髒而血生,而火資之為生者也。故曰:後天之本在脾。脾為後天之本,說明脾對我們的身體的重要性。
脾虛也分四種: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
脾氣虛主要是吃完飯以後,身上、肚子有點脹,明顯身體、胳膊、腿沒有力量,精神特別睏乏,說話沒有力氣,形體是特別瘦,都可以看到舌頭的胖大、有齒痕,這是典型的脾氣虛的表現,它的脾胃的整體的運化功能差。脾虛在此基礎上,如果再出現大便稀,怕冷,喜歡溫暖,這時候就可以叫做脾陽虛。一般這樣的患者以典型的怕冷,還有大便稀溏為表現。如果說這時候患者在脾氣虛的基礎上又出現了直腸的脫肛或者長期的腹瀉或者是子宮的脫垂,中醫認為叫中氣下陷,也是脾氣虛的另一部分表現。如果說患者在脾氣虛出現乏力、食少、身上沒勁、少氣懶言、舌體胖大的基礎上,又同時出現了一些出血的症狀,就稱為脾不統血,出血主要包括月經量過多,大便出血、小便滲血、皮下的出血,包括鼻子出血,這都是脾不同血的臨床表現。
1.補脾首先就是從飲食:
脾虛的人,消化功能都比較差,要麼是容易腹脹不消化,要麼就是吃了東西很快消化排洩出去,所以脾虛的人的體型容易出現兩個極端,一個是過度肥胖一個是過度消瘦,儘管現在以瘦為美,但是過度消瘦始終是不健康的,而過度肥胖也是不健康的,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好好補脾養胃,讓脾胃的功能恢復健康,形體才會慢慢變回健康的狀態。補脾的食物,日常生活中可以見到的有板栗、山藥、白扁豆、蓮子、芡實、胡蘿蔔、鯽魚、香菇、豇豆、紅豆等等,針對不同症狀的脾虛需要對症選擇食物食用,效果才能更好的發揮,脾胃虛寒的人,可以多吃紅棗、山藥、紅薯、板栗等食物,適量加些薑絲驅寒。
2. 健脾第一大穴
脾俞穴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穴位,是脾臟的精氣注入背部之處,與脾直接相連,所以刺激脾俞穴能夠很快恢復的功能。
刺激脾俞穴最好的辦法是拔罐,其次是艾灸,但是所用的方法要隨季節的不同而更換。早春和晚秋最適合拔罐,夏末和冬季則更應該艾灸。夏冬季節用艾灸,不僅能夠溫補脾氣,還能去溼,特別是夏末,這時天氣又溼又寒,用艾灸最合適,其他季節都以按揉為主。
脾虛的人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以下五點:
1. 不要吃生冷食物
2. 不要辛辣、刺激食物
3. 少吃甜食
4. 養成開朗、平和的心態
5. 三餐規律、定時定量、不要暴飲暴食
記得分享給身邊的人,關注自己,關注健康,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