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粗糧是非常受人排斥的,條件稍微好一點的人家,一般不吃粗糧。當然也會種些粗糧,一般都是用來餵養家畜的。比如玉米,番薯、高粱等比較常見的農作物,直到現在,很多農戶基本上都是用作儲備飼料。
也就是從最近幾年,人們對粗糧的關注越來越高,說多吃粗糧對人體更健康。傳言說吃粗糧可以控制糖尿病,改善胃腸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等等。當然這些也並非空穴來風,還是有些依據的。
讓人擔心的是,在我們生活有一種怪像,就是一旦有人說這個東西好,就開始一傳十,十傳百。覺得好的東西,人們就會有意識地多吃,猛吃,其實這是非常不好的。
人們沒有去想,在過去一直被用來餵豬的東西,能有多好,以至於我們放棄現有的美味口可的精糧,真是我們過去都錯了嗎?
粗糧成功“逆襲”,背後3個因素
其一、粗糧的完美“逆襲”,源於人們對纖維素的認知水平
事實上,纖維素也是一種多糖,因為人體胃腸當中沒有相應的消化酶,所以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所以,我們進食了纖維素之後,最終會形成便便排出體外。所以在過去,我們一直認為纖維素是一種“廢物”。
2013年國家把纖維素列入了人體所必須的第七種營養素。因為種可以形成更多的糞便,從把人體腸道中的一些廢物給排出體外,有利於腸道健康;還能促進腸道蠕動,提高人體胃腸功能。此外,進食大量的纖維素,增加了飽腹感,那麼糖類物質就會相應減少,從而延緩血糖的升高,幫助人體就能更好地控制血糖,同時也可以預防發胖。
而粗糧糧中就含有更豐富的纖維素,所以就近些年齡來,吃粗糧的呼聲就越來越高。
其二、粗糧在過去為何不受人待見?
在過去,粗糧一直不受人待見,條件稍微好一點的,都是吃精糧。事實上,透過精製的糧食,如大米,麵條等,不僅口感比較潤滑,細膩,而且含有更多能量。所以動物用糧食餵養,可以長得更好,人吃了長得更壯實。
在過去,人們糧食缺乏,所以吃精糧的機會比較少,天天都是粗茶淡飯。也就以粗糧為主食,所以粗糧都吃膩味了,對精糧的需求比較大。人們覺得精製的糧食才是有營養的食物,所以粗糧就不受待見。
其三、現在人為何覺得吃粗糧更好?
現在人覺得吃粗糧更好,事實上並非是因為粗糧真的更好,而是因為人生活條件好了,精糧吃太多,肉吃太多,導致纖維素攝入嚴重不足。從而導致了肥胖問題,以及一些心血管方面的問題加劇,所以,需要吃更多的粗糧來彌補這一不足。
所以我們需要吃粗糧,不是因為粗糧真的更好,而是因為我們纖維素攝入不足。
粗糧雖好,但是也要適量
要知道,如果粗糧進食過量也會影響消化、易導致胃反酸等問題。過多的粗糧進入到胃裡,會導致食物積存,對食管黏膜產生損害。尤其是老年人與小孩,胃腸功能欠佳,如果粗糧吃太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導致營養不良的情況發生。因此,對於老年人與小孩子,不宜進食過多的粗糧。
我們進食最終還是要獲取能力,如果儲量太多,也就是穿腸而過,就會導致能量不足,也是會影響人體健康的。事實上,當從口感方面來說,是遠遠不如精糧來得舒服,所以,人們也會比較排除。所以需有計劃地吃些粗糧,或者是蔬菜與水果之類。
總而言之,粗糧好與不好,也是相對而言。對於人體健康來說,缺啥就該補啥。精糧吃太多,肉吃太多,就要合理搭配些粗糧來平衡,而對於一些經常粗茶淡飯的人,老年人,以及小孩子,還是要注意下,需要以精糧作為主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