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都是未經培訓就上崗當家長的,中國的家長的家庭教育問題很多,所以要多瞭解一些家庭教育的原則,才能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使受教育者的收穫最大。
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這不僅僅來自於長相,更多地是對父母一舉一動的模仿,一言一行的重複。所以很多時候,父母的行為都會潛移默化地印在孩子的腦海裡,最終影響到他們的一生。
優秀的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遵循5個原則,更容易培養出有出息的孩子!
1、要以身作則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強,家長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是很容易跟著學的,空洞的說教不如以身作則來的實際。
還記得那個央視的廣告嗎,母親給外婆洗腳,兒子便有樣學樣也給媽媽洗腳。然而家長若是品行不端的話孩子也會跟著學,那麼教育出來的孩子也是跟家長一樣品行不端,所以大人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
孩子伴隨著父母的教育不斷的成長,從幼年長到成年,在這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以身作則,當好孩子的榜樣,讓孩子知道要像自己的父母那樣優秀。所以,這意味做父母的難處所在,因為父母要做到足夠的優秀去教育孩子。
2、重視情緒的作用
據調查顯示,90%的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會產生焦慮的情緒,產生焦慮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家長無法很好地控制管理自己的情緒。
家長脾氣不好,會讓孩子不敢親近、不敢跟你敞開心扉、時刻處在擔心受怕中。如此,孩子在成長中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在生活中我們發現:父母脾氣越大,孩子越頑劣;父母越氣急敗壞,孩子越難管;父母脾氣升級,孩子的壞行為也跟著漸長。
積極的情緒能激發家長以充滿愛的方式,主動了解孩子,關切孩子的成長,並以民主、科學的方式教育和培養孩子,從而使親子關係密切協調,家庭氣氛和睦溫馨。
3、大人的意見要統一
在管教孩子的問題上,父母雙方應步調一致,當然這不是嬌慣縱容的一致,也不是訓斥打罵的一致,而是正確引導和說服教育的一致。
絕大多數父母在教育子女問題上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分歧。但是,有不少父母缺乏溝通而對教育子女的問題固執己見,甚至在孩子面前公開吵架,這種現象的直接危害是讓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
家庭教育是一門內容豐富的科學,夫妻應共同認真學習,在實踐中邊做邊學,統一認識,通力合作,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有所分工,有所側重,但切忌扮不同的“臉譜”。即使發現對方教育子女有不當之處,也不要唱反調,不要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而是事後再協調,否則會降低教育效果,不利於孩子成長。
4、不要扼殺孩子的興趣
很多家長說,我的孩子沒興趣。其實他們都錯了,人都會有興趣,或多或少,只是有很多家長不認為這是興趣的興趣,早已被扼殺在搖籃裡了。
一個人鍾情於某項事物,對之充滿興趣,才會全力以赴,才有可能取得傑出的成績。
單純為了分數,扼殺孩子的興趣,無異於折斷孩子的翅膀,本來可以飛得更高,最終卻淪為平庸。
孩子若能盡情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心情就是愉快的,心情愉快才能開開心心上學,學得開心才可能取得好成績。
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吧,能有個愛好,是難能可貴的。
5、嘮叨不如讓孩子自己選擇
在成長道路的上,父母經常為孩子操心,甚至嘮叨上百遍。幫孩子安排很多的事情,從上學的學校的選擇,再到自己科目的選擇,專業的選擇等等。
有的時候,孩子出現各種問題,其實就是因為父母管得太多太嚴。與其一遍遍的嘮叨和說教,不厭其煩地督促和糾正,孩子煩,自己也煩,不如換個方式,把自主權還給孩子,讓他自己選擇,自己做出決定,結果也許會出乎你的意料。
慢慢讓孩子自己來做選擇,需要制定一個規則,大家都要遵守,在這個規則之內孩子有自由選擇的權利。這個規則要簡單可行又好玩,小孩子會把它當成一個遊戲,這樣家長的命令就變成了孩子自己的選擇。
家庭是第一個染缸,學校是第二個染缸,社會是第三個染缸,第一個染缸是人生的第一道著色,都是在底色的基礎上著色的,所以家庭這一道著色對一個人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甚至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家長應該瞭解一些孩子成長髮育的特點,掌握一些基本的家庭教育原則,這樣,家長在教育孩子上就會遊刃有餘,在收穫孩子成長與成才的同時,收穫一個和諧的家庭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