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到3歲寶寶的心理需求一:安全感:我哭了是因為需要有安全感

對於0―3歲的寶寶,心理健康的首要前提是寶寶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但是語言無法溝通,父母常常不知道該怎麼著手滿足寶寶的心理需求,這就需要寶爸寶媽耐心細緻些,從寶寶日常的行為表現瞭解到寶寶的心理需求。當寶寶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了,就彷彿是在寶寶的心裡築起了一個安樂小窩,使寶寶充滿了安全安定感,身心都能健康地成長了!

剛做了媽媽的新媽媽都會有差不多的一個共同經歷,那就是寶寶動不動就哭,爸爸媽媽都不知道寶寶到底為什麼哭,既不是餓了也沒有尿了。新媽媽無可奈何之際,很多時候都是任由寶寶哭一會兒,哭累了就不哭了。可是你會漸漸發現,寶寶越來越愛哭了,隨你怎麼哄,都止不住,哪怕你“威脅”寶寶,說再哭就不要他了,寶寶反而哭聲更大了。到了寶寶漸漸長大,雖然不怎麼愛哭了,卻會很磨人,不願意自己玩,總是要人陪。真的有大人陪了,寶寶還是不高興,不好好玩還鬧情緒,不知道寶寶到底是要怎樣。

實際上0―1.5歲的寶寶正是處於信任和不信任交替糾結的心理衝突期,他哭除了是餓了,身體不舒服了,還有希望大人關注的意思。作為父母能不能在寶寶哭鬧時及時出現並及時安撫他,對寶寶來說,是建立他對這個世界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有利於寶寶形成積極的心理特徵。如果父母出現的有時及時有時不及時,寶寶沒有得到規律穩定的資訊反饋,就會產生擔憂,擔憂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常哭鬧就成了吸引大人注意自己的方式,並且寶寶還會變換哭鬧方式,以不同的哭鬧來引起大人的注意。這樣一來,寶寶除了會哭鬧外,就學不會以正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求了。時間一長,在還不會說話表達自我意識之前,愛哭鬧的寶寶就這樣形成。就是會說話後,已經養成的行為方式,也使寶寶不願或不會說出來,於是,一個磨人的寶寶誕生了。

0到3歲寶寶的心理需求一:安全感:我哭了是因為需要有安全感

寶寶出生後生活需求很簡單,吃飽穿暖身體舒服,再加上父母時不時的陪伴和逗引都夠了。不會說話的寶寶用哭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只要父母聽到寶寶發出了需求就及時出現並安撫,而不是任由他哭鬧一段時間後再去理他,甚至是等他自己哭累了睡去,就不會給寶寶造成沒有安全感信任感的心理負擔。因為寶寶在哭鬧一段時間後都沒有得到回應,寶寶會很挫敗,並且會使他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受到破壞,以至於在今後導致寶寶的行為方式出現紊亂。

當然了,寶寶哭鬧時需要積極回應,但是不需要嬌慣。不要把積極回應做成了立即滿足,讓寶寶養成想幹什麼就得幹什麼的壞習慣。在寶寶以哭鬧方式發出需求時,先以聲音回應安撫,讓他知道爸爸媽媽已經聽到了他的呼喚,讓他在有希望的等待中忍耐一下,然後再抱起寶寶,用輕柔的聲音詢問或拿一個顏色鮮豔的東西吸逗引寶寶,並檢查寶寶有沒有尿溼或是餓了,再一一滿足寶寶此時的需求。這樣的方式雖然只是幾秒鐘的等待,卻對寶寶的心理健康有著良好作用,甚至對寶寶的智力發育及今後的人際交往能力都有著促進作用。

寶寶在一歲半後,獨立性開始大大發展,特別不喜歡受到大人的限制,總想自己到處磚爬走摸,探索欲和好奇心都很強烈。需要父母給予寶寶更多的安全感,也就是儘可能多的陪寶寶。但是切記不要過度保護,陪伴時不要過多幹預,讓寶寶自己去做他想做的事,只要注意他的安全即可。千萬不要非要寶寶聽你的,你讓他玩什麼就得玩什麼,不聽你的就不行,甚至還粗暴地對待“不聽你話”的寶寶。要明白你的陪伴僅僅只是陪伴,寶寶需要你參與你及時參與,不需要時,你可以安靜地坐在旁邊看看書或做點你自己的事,而不是對寶寶指指點點干涉他的玩法。安靜的陪伴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逐漸長大後,寶寶的獨立性就會不需要你守在身邊了,只要聽得到你的聲音或者知道你在另一個房間做自己的事,寶寶也能很好地自我玩耍,這是寶寶的安全感進一步提升的表現,是作為父母應該從小培養的。

0到3歲寶寶的心理需求一:安全感:我哭了是因為需要有安全感

每一個寶寶的安全感都是在經歷了一次次的事件後慢慢曲線上升的,並不是直線上升的。培養出寶寶極大的安全感,覺得自己是不會被爸爸媽媽拋棄的,到了寶寶三歲開始上幼兒園,都會減少寶寶的分離焦慮。畢竟寶寶的認識發展水平有限,剛去幼兒園的頭兩三天,大半天見不到一直陪著自己的父母,就是已經建立了較好安全感的寶寶都會哭鬧,何況是缺乏安全感的寶寶呢?因此,寶寶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是需要從小就瞭解他心理需求開始,慢慢地在成長過程中讓寶寶的認識水平逐漸上升,直到三歲進幼兒園後得到一個質的飛躍,讓寶寶在進幼兒園時,只哭鬧兩三天就好了。也讓寶寶從進幼兒園開始就認識到,父母即便暫時不在身邊,自己也是安全的。而達到這一步的前提就是在寶寶一歲前,只要有需求,父母就能及時出現在眼前。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837 字。

轉載請註明: 0到3歲寶寶的心理需求一:安全感:我哭了是因為需要有安全感 - 楠木軒